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四十九章:节俭救不了大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天幕上一张表格平铺张开。

    表格竖分三栏。

    左侧一栏,为雍正改革之前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陋规等非法收入』

    中间一栏,雍正火耗归公以后,官员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

    右侧一栏,道光改革之时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各种新的非法陋规收入』

    ……

    按照雍正“高薪养廉”的思路,官员们贪腐都是因为工资太低的缘故,有了养廉银,就应该不再收陋规了。

    一个巡抚一年一万多两银子的养廉银,怎么着也够花了。

    但事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养廉银确实起到了鼓励清廉风气、降低老百姓负担的效果。

    但它跟历史上所有的反腐败制度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失效了。

    在乾隆时期,官场上又立刻发明了新的名目开始收新陋规。

    乾隆中后期,官场风气已经完全恢复到雍正改革以前的状态,甚至更糟。

    到了道光年间,情况再次变得不可收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廉银成了一笔经常性收入,跟法定工资没有区别了。

    官员们在此之外又继续开辟新财源。收受新陋规,而且越收越多,超过了养廉银数倍。

    大家拿着高额的工资,继续该贪污贪污,该腐败腐败。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现在有点麻爪。

    因为经过他父亲的治理,大宋现在的情况跟清朝没什么区别。

    唯一一点的区别就是,大宋官员还稍微要点脸。

    但很显然,官僚体系的腐化问题不是依靠高薪就可以解决的,严刑峻法依旧必不可少。

    但真要严刑峻法到朱元璋那个地步也不行。

    “前有狼后有虎。”

    一根筋变成了两头堵。

    赵昚思考着大臣里有谁能解决这种问题。

    还是得两条腿走路啊。

    一边高薪养廉,一边贪污从重治罪。

    ……

    大明。

    “跟他爹一样,天真的要死。”

    朱元璋嘴里塞着葡萄,嘟囔着:

    “这些什么皇子啊,还是得去民间历练历练。”

    朱标端着一碗银耳羹,热气随着调羹的上下翻腾,他感受着扑鼻香气,沉吟着:

    “雍正的火耗归公还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法定工资实在太低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朱标则看着手里的粥碗,继续道:

    “但火耗归公之后的养廉银标准已经定得非常高了,清朝地方大吏的收入水平比以高工资著称的宋朝都高。”

    “不仅足够官员们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还可以养活一大帮仆从。”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没用,说明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一时之策。”

    朱元璋小声嘀咕着:

    “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马皇后忍不住暗戳戳怼了他一下。

    朱元璋再次闭嘴。

    朱标则皱眉道:

    “而看道光的想法……”

    “他所谓的‘火耗归公’完全就是向腐败屈服。”

    “想让官员们把贪腐收入拿一部分出来填补亏空,以免国家财政陷入瘫痪而已。”

    “这完全就是空想空谈。”

    “没有严法逼迫,此举定然失败。”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