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四十四章:嘉庆:别提改革,和珅特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成千上万的百姓当中偶然会有一个两个咽不下这口气。”

    “他们来到京师上访,但京师方面也不过批下来,让总督巡抚研究处理而已,派钦差下来调查就算到头了。”

    “但陛下,试想,百姓告官的案子里,千百中有一二得到公正处理的吗?”

    “即使那些钦差上司比较有良心,也不过是设法为之调停,使两方面都不要损失太大罢了。”

    “再说,钦差一出,全省上下又是一通招待,全省的百姓又要掏钱。”

    “地方官员们一定要让钦差满载而归才觉得安心,才觉得没有后患。”

    “几次博弈下来,各州县的官员也明白了,百姓那点伎俩不过如此。”

    “而百姓也明白了,上访告状必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往往激出变乱。”

    “湖北和四川的人民叛乱,就是这个原因。”

    ……

    很快,各地的建议纷纷呈上,但大多都是冠冕堂皇之语。

    只有编修《清高宗实录》的洪亮吉上疏非常特别,他分析川楚白莲教起义的教训,指出国家的关键问题所在。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裹了裹被子。

    “呵……真黑啊……”

    “这人也是真敢说啊。”

    李世民摸了摸胡须,感叹道:

    “这才是为国为民之人啊。”

    洪亮吉说了这么多话,核心的意思就是官逼民反,或者叫造反有理。

    因为搜刮百姓是各级官员的共同利益所在,这就决定了老百姓告状的成功率不过千百之一二。

    因此,除了造反之外没有更好的出路。

    “若是嘉庆有魄力,就该学雍正一样改革。不过……”

    李世民摇了摇头。

    从一开始天幕就说了。

    此人是平庸之辈。

    要让他学雍正?

    他不可能有学的。

    ……

    洪亮吉言:“皇上当先法宪皇帝之严明,使吏治肃而民乐生。”

    当前要谋天下大治,就应该学习雍正的铁腕治吏。

    看了这种观点,嘉庆以“言辞鲁莽”为由撤了他的职,让廷臣一起审他,不过也嘱咐说不要上刑。

    会审的结果,廷臣们给洪亮吉定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建议砍掉他的脑袋。

    最后,皇恩浩荡,从宽发落。

    嘉庆将洪亮吉发配新疆伊犁戍边。

    洪亮吉老实认罪,痛哭流涕,感谢宽大处理。

    ……

    {这股极其轻蔑的鄙视,都快透出屏幕打我脸上了。}

    {如果单纯处理和珅还能解释说和珅有大不敬之罪,那经过洪亮吉一案的处理,可以明确看出他就是单纯想杀和珅。什么狗屁吏治,他碰都不想碰。}

    {嘉庆向天下发出了清晰的信号,雍正皇帝的手腕不会再回来了,大家不要因为我杀了和珅而想太多,那是特例。}

    {难怪他是仁宗呢……真是以“仁义”治理天下啊……}

    {对吏治问题和体制改革是完全避而不谈啊……}

    {雍正乾隆后,接个这么玩意儿……}

    {正常,还真想连出七代明君啊。}

    ……

    鉴于国家财政亏空严重,嘉庆也开始查亏空。

    这是雍正、乾隆都一直在搞的政策。

    但对于他父亲和爷爷的那些铁腕做法,嘉庆虽然不敢批评,但也绝对不愿推行。

    所以嘉庆查亏空的做法是“秘密推行,徐徐办理”,也就是不要大张旗鼓地搞,也不要搞得太急。

    不然显得皇帝把钱看得太重,还会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