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三十九章:白莲起义·乾隆驾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不置可否道:

    “就冲清朝皇帝那个治法,也是早晚的事。”

    赵恒沉默了一下,又叹气道:

    “是啊……还是要把百姓当人的。”

    “但一朝天子当人,下一朝又不一定当人。”

    “雍正不就是如此吗?”

    “人亡政息,哪朝哪代也没逃过。”

    “总归一切,无非法不刑上……”

    刘娥止住扇子,惊疑不定的看向赵恒。

    “你想干什么?”

    赵恒再次沉默了。

    自打接受了岳飞的学识,他越发明白一点。

    令行禁止,有规有矩。

    这是打胜仗的基本道理和根基。

    而历朝历代只有一类人不受法律的束缚。

    皇帝。

    “朕想……”

    “节制天子。”

    ……

    明朝荆襄起义的一大原因之一是朝堂对荆襄地区不予管理,出现灾荒也不去救济,结果饥民就与盗贼联合造反。

    清朝则是管得太狠。

    乾隆中后期,全国吏治极度废弛。

    湖北、四川两省贪腐盛行,各级官吏无不贪赃枉法、欺压百姓。

    总督、巡抚、藩司与下级地方官吏,朋比为奸。

    荆襄地区流民很多,以在山区自行开垦耕地为生。

    官府差役就经常以各种名义进山巡查。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缴纳国家钱粮必须自己前往县城去交,但是山区农民因路途遥远、山路险峻,一般负担不起到县城上缴钱粮的成本。

    一旦延误了交粮的时限,差役就会来追缴。

    当然,这只是巡查的名义之一,还有很多别的名义。

    ……

    大汉。

    刘邦揣着袖子,一脸难言之色。

    “是陈胜吴广喊的声不够大是吗?”

    “陆贾说的好啊,夫道莫大于无为。”

    吕雉也是看过陆贾的《新语》

    与当世那些一味安于学术的儒者不同,陆贾而是学以致用的儒者。

    “陆贾以其所学衡诸秦朝而感悟其失败的原因,认为首先是威刑至上的法家政治,其次是苛捐重税下的国强民敝,使社会不堪承受。”

    “他可能也没想到,这不仅仅是秦朝一代的问题。”

    “而是历代的问题。”

    刘邦瞥向下面的兄弟俩。

    “反对法家虐行,提倡儒家仁政。”

    “他虽然也讲无为,但从其治国主张来看,提倡的还是儒家那一套。”

    “无为之说,不过是要克服秦朝酷法重税的乱作为,与黄老家的理论不是一个路子。”

    吕雉也看向殿下二人。

    “那你怎么想?将希望寄托于刘彻不会独尊儒术。”

    刘邦倚着软枕,淡淡道:

    “我怎么想?”

    “乃公晚上想吃烤肉。”

    “那孙子自有人管。”

    “不用你我烦心。”

    “因为,烦心也没用。”

    ……

    差役的巡查权力几乎不受限制,可以随意勒索被巡查的山民。

    一旦遇到巡查,很多山民就会被逼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山民们不是在编本地户籍,被差役欺凌也无处申诉。

    而当时进山巡查的票据是可以卖钱的,差役拿到巡查山民的票据,就能发一笔财。

    还有人提前花钱把巡查票据囤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