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三十二章:满清专制·工业国富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到正统的结合。”

    “但他又做不到像魏孝文帝那样全面汉化。”

    “所以,他塑造的大清天命很容易就被推翻了。”

    “而乾隆……要正统就好了。”

    “天命……不重要。”

    ……

    乾隆二十四年1759,也就是彻底平定南疆的这一年。

    乾隆下令成立《通鉴辑览》编修馆,编订一部符合清朝意识形态的新的中国通史。

    以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军机大臣来保、内阁大学士尹继善和刘统勋四人为总裁。

    设副总裁七人、提调官十五人、收掌官五人、纂修官十二人、校对官十人、总校官十二人,写成的书稿随时上呈皇帝批阅。

    而对于编修此书的目的,乾隆在其撰写的序言中说,康熙之前就有《御批通鉴纲目》作为对历史研究的最高指示,但只是提纲,没有对旧有的史书进行修订,所以乾隆才编了这套书。

    对从黄帝以来直到明末,共计四千五百五十九年的历史,按照“大公至正”的标准进行编写,以此为天下万世君臣学习的典范。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全书完成,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的名义颁行天下。

    要求天下士人认真学习,历史研究必须以此为准绳。

    而这套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强调臣民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并论证清廷入主中原的合法性。

    乾隆从“天下一家”和“大一统”的角度重建“正统观”,重新论证了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

    依靠《春秋》等传统经典中为自己寻找依据说:“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为亟亟也。”

    强调“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谁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谁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谁就是自然的“正统”。

    通过这部书的广泛传播,清朝首次占据了“道统”的制高点,有效地宣传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

    大唐。

    李世民背负双手,仰天长叹一声。

    “天纵奇才啊……”

    “乾隆在处理满人身份认同关系上,发明了一个双轨并行的思路。”

    李承乾的境界还没达到能摸“天命”的时候,他只能向父亲询问道:

    “天下人之天下……这很有道理啊?”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向他,看了好一会儿才轻叹道:

    “乾隆在承天受命这一环节的论证,其实是彰显弘扬了另外一套天命逻辑。”

    “那就是对于“天”的独特解释。”

    “即天命是强势权力的体现。”

    “是扶助有势力的大国或大君才是继承“天命”的表现。”

    李承乾一开始还没反过味儿来。

    但他看到阿父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自己又重复思索后。

    顿时一片毛骨悚然!

    清帝的意思就是,清朝虽属于关外崛起的新型帝国,完全不同于汉唐明这类兴起于中国内地的王朝,却照样具备诞生圣王的能力!

    其取得政权的方式正大光明!

    换句话说,他把大清的天命理念转换成了儒家天命观。

    以儒家天命观来论证大清正统性!

    你想否认大清正统?

    可以。

    你先否了儒家正统!

    你想否了儒家正统?

    可以。

    你先否了历朝历代!

    否不了?

    那我大清就是顺天应命的正统!

    ……

    大明·洪熙时期

    朱高炽颤着嘴皮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