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二十六章:勇于背锅的乾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五月二十六日,策伯克多尔济的先头部队与清军接洽。

    六月初五,土尔扈特部众到达伊犁河畔,此时该部仅剩下一万五千八百户、六万六千余人,不及出发时的一半。

    清军将领伊昌阿、硕通等人在此等候,向土尔扈特部众分发牛羊、口粮。

    随后,土尔扈特部众被暂时安置在伊犁周边,他们“或衣服破烂,或靴鞋俱无,其幼孩有无一丝寸缕者”。

    “途中甚少果腹而食。至此饱餐肥肉,内里发烧,即坐入冷水中,为此患病数日即死亡之”

    为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先后从西北各省和蒙古地区征集“马牛羊二十七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近六万斤,以及大量毡庐”,用于该部牧民恢复生产生活。

    七月初四,清廷理藩院就土尔扈特部东归一事致书沙俄萨纳特衙门,书中言道:中国皇帝已经降诏,决定收留、安置来归的土尔扈特部众,俄罗斯不可再向中国索取。

    九月初八,渥巴锡等人在木兰围场伊绵峪觐见乾隆。

    随后,乾隆册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策伯克多尔济为“布延图亲王”,舍楞为“弼里克图郡王”,巴木巴尔为“毕锡哷勒图郡王”,将土尔扈特部众分设四盟,以上四人各领一盟。

    为纪念这一盛举,乾隆在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内设石碑两座,分别为《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御制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上面详细记载了土尔扈特部东归以及清朝安置、抚恤的经过。

    碑文称:“土尔扈特携全部、舍异域,投诚向化,跋涉万里而来;自斯凡属蒙古之族,无不为我大清国之臣。”

    至此,当年卫拉特蒙古四大部全部归入清朝的大一统版图之内。

    而它的另一个意义则是,它标志着乾隆盛世达到了“全盛”

    ……

    昨天下午去看了哪吒2

    果然,名为“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的回旋镖也插在了我身上。

    所以今天把黑水营的过程大概描述一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