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九十四章:秘折制度·多伦会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脱颖而出的报考者被收入翰林院或聚集了全国学者精英的南书房。

    由此,有了修撰《明史》编成《佩文韵府》编纂《康熙字典》等事。

    也正式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等制度。

    ……

    {你这……不好说……}

    {这件事确实是清朝不可推卸的责任。}

    {康熙也要求参加修《明史》的人一定要占有详细的材料才能动笔,而且需要秉笔直书,写的虽是前朝的历史,但是要实事求是,要让后人心服、口服,不能讥贬前朝。}

    {还要求在修史的过程中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给后世一些借鉴。}

    {但话虽如此,《明史》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迎合清朝,历史的真实面目似是而非。}

    ……

    而康熙把自己塑造成开明君主的同时,也效仿明初的皇帝,有意识地促进帝国专制的长期发展。

    ……

    天幕上。

    康熙手里拿着一份折子。

    扫了一眼“长篇大作”

    面无表情的写下一个阅字。

    然后打开下一份奏折。

    看了一眼,额头青筋暴起。

    咬牙切齿的在奏折留白处写下朱红四字。

    『撕碎扔了!』

    ……

    哈哈哈哈哈哈!}

    {笑啥呢?}

    {你不知道,这个封套里是两个奏折。}

    {第一封内容是:法雨寺主持圆寂了,还有个叫仇兆鳖的文人也死了。}

    {紧接着第二封奏折就是:皇上,你还好吗?}

    {还有一份坚持不懈送芒果的,让康熙烦的要死。}

    {想一下古代的交通状况和运输能力,然后再想一下现代运到外地的芒果和本地产直接吃的芒果的区别……}

    {对,闽浙总督给康熙送芒果,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夸赞芒果如何如何美味的话。}

    {但因为送太快了导致没熟。康熙回复:“不好吃,以后不要送了……”}

    {这下可犯了难,这没芒果就剩椰子了啊,椰子怎么运过去?}

    {以芒果的保质期,送到北京大概只剩核了。}

    {所以,康熙勉为其难吃下了一整只芒果核,然后下旨以后别鸡儿送了狗头}

    {康熙好多史料都在吃水果,我看过一个史料,噶尔丹入侵蒙古时给康熙进供一箱蜜瓜,康熙高兴地收下了蜜瓜,还专门给后宫写了一册食用指南,然后他一边啃瓜一边大骂噶尔丹是贼。}

    ……

    跟朱元璋一样,康熙也将自己置于决策中心。

    他认为皇权应该与整个官僚体系直接沟通,所以黎明前就起床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

    同时建立了秘折制度。

    他巧妙的把宦官内务府变成了满足自己需求的私人机构,让旗人与包衣在里面任职。

    包衣来自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辽东征战时俘获的那些汉人战俘。

    最聪明和最有进取心的包衣们不是被提拔为帝国侍卫,就是进了内务府当差。

    他们成了皇帝最理想的仆从。和宦官一样,他们的地位完全是主子的恩赐,所以都极为忠诚。

    不过,因为包衣并未净身,所以尊严并未受辱。

    而且,包衣与满洲人旗兵的密切关系,还能防止他们得罪贝勒。

    因此,他们很快便成了康熙的心腹耳目。

    被安插在各省的包衣,必须把他看到的诸如官员能力、民情反应和军务等事务,如实汇报上去。

    这也导致,六部有时就是负责传达皇命的中转站而已。

    各省巡抚的权力,也被数名直接向北京汇报情况的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