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你?”
朱元璋尴尬了一下。
“那个……这个……”
“咱一开始不是怕他放不开手脚吗,就在远处旁观……”
“谁知道那小破地方有那么多门大炮!还打那么远!”
“他娘的!跟天幕里显示的完全不一样!”
说着说着,老朱恼羞成怒了。
“不行!那玩意咱们也得造!”
马皇后一边吃着榛子一边道:
“那你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祖制这玩意儿了。”
提起祖制,朱元璋一个头两个大!
祖制跟制度挂钩,制度是为了安民制官,制官是因为这帮人太他妈不靠谱了!
“……这都是什么事啊……”
朱元璋按着太阳穴,一脸愁容。
……
除此之外,三藩还私自设立税卡,私自铸造钱币,甚至圈占土地、掠卖人口。
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成为“西选”,俨然一副皇帝的样子。
所以三藩成了康熙亲政后最需要立刻处理的事情。
否则,这些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三藩早晚会威胁到大清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地位。
但撤三藩,并不能说撤就撤,因为三藩毕竟掌握着一定的军队。
康熙十二年。三藩上书撤藩。
而面对吴三桂和耿精忠的上书,朝中大部分官员对撤藩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三藩只要不谋反,还是应该留着,只有少数大臣支持撤藩的想法。
康熙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吴三桂等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除掉,将来必成祸患,
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人。”
于是,下旨将“三藩”全部迁到山海关之外。
又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并公布他的罪状。不久,又将留在京城的吴三桂之子吴应雄逮捕、处死。
……
{其实这个时候大臣们不同意撤藩不是因为害怕,清廷虽然定鼎燕京、入主中原,但长期的征战已严重破坏了国民生产。}
{三藩坐拥重兵,不断坐大,擅自进行人事任免,严控财赋,并向北扩展,成了好不容易打下明朝疆域之后的清朝的最大毒瘤。}
{早在索尼领衔的四辅臣时期,朝廷就已经对割据云南的吴三桂动了手。康熙二年,即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将他的地方官员铨选任免之权收归到吏部。}
{康熙六年,吴三桂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擅权的鳌拜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又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命令平西王辖区逃亡事件,都必须归有司审理,王府属官不得干预。}
{鳌拜被扳倒后,吴三桂见康熙年幼就频繁试探想要世袭云南,也被大臣们联手怼回去了。}
{可以说撤藩在本质上是清廷的一致目标,但实在是当时并不是撤藩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急于撤藩会加速吴三桂等人的谋反速度。}
{而且,当时在京城里有杨起隆在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
{除了战争,京城还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大地震,太和殿也发生了火灾。}
{康熙的爱后赫舍里氏也去世了。朝里朝外使皇帝大臣头痛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京城官员都不想打仗,所以都不同意康熙撤藩决定。}
……
大秦。
嬴政不动声色,眼中却闪过一丝不屑。
说的好听。
恐怕那些大臣早把家眷送出京师了吧。
但也因如此,嬴政更是看出了康熙的气魄。
“撤也反,不撤也反。”
“那就先发制人,逼反他!”
所以康熙绝对不会将撤藩的决定收回,反而一定会坚定撤藩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