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时文字狱共六起,康熙时十起,雍正时二十五起,乾隆时一百三十五起,几任皇帝在收拾汉人士大夫这件事上“后浪超前浪”}
{所以,发现没有,明朝皇帝还是杀这帮人杀的轻了,敢编排清朝皇帝的史籍没有几个。}
{有选择的筛选,明清史书怎么信,又能信多少?}
……
大清·乾隆时期
老皇帝的脸色发黑。
天上这东西,是在狠狠的扒清朝面皮!
“哼。”
只是气了一阵,乾隆又平心静气的看起了天幕。
还是那句话。
翻不了天的。
因为最高的反制手段一直掌握在皇室手里。
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机械和蒸汽机。
西欧的那些基本情况,自顺治爷开始就门清了。
但这些强大的生产力不能进入中国。
因为一旦汉人学会了这些技艺,满人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
技术与知识。
就是最高的反制手段。
……
顺治十五年1658,顺治皇帝调整官制,使满汉官职品级划一。
内阁四相,满汉各占二人,六部十二个尚书也各占一半。
虽然军权、最高政令还是牢牢掌握在满人手里。但最为亲信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汉人。
顺治改变了从前满清对汉官的歧视,在宫廷之中提高了汉官的地位,进一步使得对立的两个民族逐渐融合起来。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右身侧躺在李祖娥身上,看着天幕。
“你好割裂啊。”
精神饱满的他一眼看出清朝皇帝的纠结。
又想用汉人官员,因为数量大。
不敢真的用他们,因为数量大。
“一口吃成个胖子,开始不消化了。”
李祖娥给他清着耳道,又细声细语道:
“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高洋懒懒散散道:
“还能怎么办,一路走到黑呗。”
“只要剃头令还在,以少制多的根本就不会变。”
“清朝的路很清晰了。”
“要么一直压制庞大的汉民,要么融入庞大的汉民。”
“压制汉民总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
“融入庞大的汉民,满清贵族不会同意。”
“清朝体制跟明朝体制有一点完全相同,那就是有权对地方政府颁发命令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高高地坐在宝塔尖上的皇帝。”
“到最后,还是看皇帝如何抉择。”
“但不管最后选了哪条路。”
高洋的脸在李祖娥的腿上蹭了蹭。
“清朝最后都会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自居。”
“不如此,下场就是蒙元那种深拒闭固。”
……
顺治亲政之后开始整顿吏治。
规定每三年对各地大小官吏进行考察,来全面衡量官员的情况,被称为“京查”和“大计”。
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被之后的皇帝沿用,并成为清朝考察、任免官吏的重要制度。
而为了防止出现宦官扰乱朝政的事情,顺治效仿明太祖,在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的时候,命令工部立十三衙门铁牌,来防止宦官和官员勾结。
评价A级·得四分
……
{嗯,对。明朝的宦官组织有四十二个机构。}
{顺治入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