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七十九章:清军入关。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他觉得自己这一套话绝对没没毛病,得意的看向身边二子。

    然后……

    一个没心没肺的在那喝茶。

    一个环臂抱胸的若有所思。

    就是没人搭理他。

    李渊额头爆着青筋。

    一堆逆子!

    ……

    大清·乾隆时期

    “追赃助饷,本质上是李自成实行的一项革命政策。”

    乾隆此时的脸色不是很好看,他对永琰道:

    “其目的,是在一个时期里把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贫苦百姓身上转嫁给官员士绅。”

    “同时还能在政治上打击了这伙衣冠禽兽。”

    永琰想了想,小心翼翼道:

    “他这么做不是很好吗?”

    乾隆深吸一口气,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仔细说明道:

    “就策略而言,大顺军在进入北京以后,大规模地对明朝官员实行追赃助饷是很不妥当的,甚至可以说这是李自成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

    “这天下的基石是百姓,但掌控这些基石的你以为是谁?”

    “皇帝?”

    “是士绅,是官员。”

    “如果,李自成把当时打击的对象,明确宣布限制在皇亲国戚、勋臣、太监以及为数不多的持敌对态度的官绅范围内,必然可以大大减少官绅地主的疑惧,有利于大顺政权的稳定。”

    永琰听得眼花。

    他突然明白了一点汗阿玛的一些举动。

    无关与下,而是安稳中下。

    这一套与先生们口中的“民为重”大相径庭。

    这么说……和珅是……

    他偷偷抬眼看着乾隆。

    “但是,李自成等人,却没有考虑到进入北京后的形势变化,没有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乾隆想到这有些想笑。

    “大顺是大清的恩人啊。”

    “他们在北京和黄河中下游等地普遍地推行追赃助饷,使各地官绅如罹汤火,人人自危,造成了树敌过多的局面。”

    “又把精锐派去南下想消灭南明。”

    “还把吴三桂逼反。”

    “种种行为可谓昏招迭出。”

    “所以啊。”

    乾隆伸出小拇指,笑道:

    “有时候你不用很强。”

    “只要你的对手很烂就可以了。”

    ……

    而另一边的吴三桂在接到崇祯命其放弃关外国土的命令后就动身起程。

    带着几十万军民混编行军,从宁远到山海关一百公里路,五天时间就赶到了。

    到山海关花了两天时间安置民众,吴三桂率兵奔向北京。

    北京城陷落的当天,吴军抵达丰润。

    三月二十日,听到了北京陷落、崇祯自杀的消息,吴三桂急忙回师山海关

    ……

    大明·天启时期

    “这个行军速度……”

    朱由校大体估算了一下。

    山海关距离丰润大约三百里。

    吴三桂率兵两天抵达丰润,也就是吴军每天行进了一百五十里。

    没有平民拖累的骑兵完全是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北京救援的。

    日行一百七十里已经属于强行军,不属于正常范畴了。

    而像魏武帝当阳日行三百里更是极限,也是极少数。

    蒙古骑军是骑兵之最,但也是日行一百十里地。

    “……天意啊……可恨啊!”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