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防御清兵有功的大学士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告老在家,住在高阳城内,率家人同清兵巷战。
在此前后,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八个侄子孙以及三十余名妇孺或战死,或被俘后遇害。
只有六子孙铈之子,六岁的孙之澧及其母躲藏于草丛中而逃生。
孙承宗被俘后拒不受降,自缢身亡。
……
{然后,曾把孙承宗比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当权派杨嗣昌、薛国观等劫获不放,仅复原职、赐祭葬,并未有赠谥。}
{后人所知孙氏谥“文忠”,还是明亡后南明弘光帝给的。}
{到了清高宗时,乾隆念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更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未来,撰写了一本《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给孙承宗弄了一个“忠定”的谥号。}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觉得这个皇帝真是……
“那是满门忠烈啊!”
谥号都不给?!
还当权派,当你母婢啊当!
你皇帝就是最大的当权者!
你又不是傀儡皇帝!
这谥号究竟是谁不想给,显而易见!
“真是……可悲可叹,可恨至极!”
……
大明。
朱元璋扶着额头,闭着双目。
“咱是犯了天条吗?”
那清朝皇帝都能给前朝大臣一个追谥。
你崇祯连一个谥号都吝啬不给?
寄予重托而不信任。
还是有无限怨恨在心?
至于南明……
老朱看着这两字又是一阵心累。
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决定好好保养身体的同时多生孩子。
反正这天下给谁也不能给老五手里。
心寒啊……太心寒了!
……
当时,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指示方一藻、高起潜与清军进行议和试探。
卢象升当面训斥杨嗣昌,说城下之盟为《春秋》所耻,如果现在与敌人媾和“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其能免乎”?
杨嗣昌则责问其难道想用尚方宝剑杀他吗?
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在此之后杨嗣昌处处给卢象升下绊子,还将精锐的关宁军分给了高起潜。
卢象升名义上为总督天下援兵,实际只能率领两万宣府、大同兵马。
内阁首辅刘宇亮为讨好皇帝,毛遂自荐,愿意亲自出京督察军情。
崇祯当时知道清军攻破高阳大喜,正为敌兵深入忧虑不已,立即批准,随后下了一道谕旨,切责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并收回了尚方剑。
刘宇亮原本是一种姿态,并无意指挥打仗,一听皇帝要他代行总督,惶恐之极。
杨嗣昌赶紧出面缓解。
崇祯收回成命,但剥夺卢象昇兵部尚书头衔,以兵部侍郎履行总督之职,戴罪立功。
……
大汉·武帝时期
一枚青铜盏飞向天空,又无力滑落。
“戴罪立你妈个头的功啊!”
刘彻都要气炸了!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宋朝也没无耻到这个地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