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五十七章:己巳之变·中兴梦灭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到这步田地。}

    {首先,后金是辽东防备的对象,结果辽东军却在宣府之后才抵京救援,难免不让人怀疑其真实动机。}

    {其次,明清战争爆发以后,明军屡战屡败,但是非常神奇的是,每次都是客军全灭,辽东军无恙。}

    {最后,也是袁崇焕本人的问题,袁崇焕在崇祯即位之初许下五年平辽的宏愿,结果五年之期未满,就出现了京城被攻打的情况。}

    {屡屡叠加之下,袁崇焕的行为就可以用两种极端话语来评价。}

    {从正面的角度讲,皇太极一反常规而从蓟门突破,袁崇焕确实出现判断失误,但是也积极弥补,亲率全军支援。}

    {至于要入都整编,是因为辽东军非常擅长以固守坚城伺机反击的战术,而且北京作为首都,城防稳固,非常适合将后金歼灭于城下。}

    {可是,从负面的角度讲,袁崇焕即便没有与后金勾结谋图政变,单就放寇入京就是大罪。}

    {而且袁崇焕无诏入京整编、祖大寿自行撤军,最轻也是挟军自重,特别是满桂受伤战死,更是又一次印证了辽东军有坑害友军的嫌疑。}

    {虽然崇祯有易冲动等缺点,但是将袁崇焕下狱并无太多可指责之处。合理合法。}

    {有人说皇太极运用了离间之计,让袁崇焕从封疆大吏,沦为阶下之囚。}

    {其实早在袁崇焕与后金军队决胜关外之时,明朝境内就开始流传大量有关袁崇焕投敌的谣言。}

    {从京城民谣“投了袁崇焕,东人跑一半”“毛公死,世所冤,袁公死,人不怜”等话语的背后,可以看出京城里的舆论对袁崇焕已形成围剿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不可能有自我辩护的机会,因为没有人会选择在这时候再相信他,包括皇帝。}

    ……

    季汉。

    曹操忍不住拍案道: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

    “今日他起,明日你落!”

    “此一时不思边境之重,却以非议而定罪!”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皇帝真是难成大事!”

    刘备则想到了袁崇焕五年平辽时所说的话。

    “城外是敌人,城内也视自己为敌人,他就这样成了天下公敌。”

    “曾经预言过眼前一幕的他。可曾想到现实要比自己想象糟糕一百倍。”

    诸葛亮则沉下眼眸,脸上无悲无喜。

    袁崇焕该不该杀?

    马谡该杀,袁崇焕就该杀。

    性质是一样的。

    但怎么杀,什么罪名杀。

    又大不一样了。

    ……

    袁崇焕死后,骸骨被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

    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偷了他的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

    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酣战的地方。

    他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而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姓余的义仆终生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崇焕的坟墓旁边。

    这位余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

    直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余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守祖宗的遗训。

    ……

    大明·万历时期

    张居正看着天幕。

    心下是无尽的悲凉。

    袁崇焕确实性格有问题,但他是大明当时唯一一位连续两次重创后金军的将领。

    最关键的是……

    你皇帝答应的话落成了白纸黑字……

    那最后的种种罪名,到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