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四十章:广宁之战·付之一炬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够坚持到最后,获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也包括将军背后的交锋。}

    ……

    大隋。

    杨坚看的啼笑皆非。

    “十则围之,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岂能冒进?”

    “这自有辽事以来,从不曾看见堂堂正正的做过一件事情。”

    “这大明中枢是彻底烂透了。”

    独孤伽罗轻拍着怀里的孩童,小声道:

    “小皇帝的态度还是不够明确与强硬,这一点上不如嘉靖与万历。”

    杨坚缓缓吐出一口气,感叹着:

    “朱常洛那个皇位明显是白捡的,朱由校有没有经受完整的帝王术都两说。”

    “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有主见了。”

    “天下事哪能尽如人意。”

    “大明……”

    杨坚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独孤伽罗也无话可说。

    大明根结错综复杂,但归其原因还是一个问题。

    无根之木。

    两汉之根是汉初七帝。

    大唐之根是李世民。

    宋朝根基是赵匡胤的诺言。

    这些朝代的后人都有一个目标,重返文景、太宗余德、太祖之志。

    但明朝的根是什么呢?

    朱元璋原本可以做那个根,但他做了屠夫。

    朱棣也可以做那个根,但他时间不够,终究差了一筹。

    仁宣之治是最后能做根的时机。

    碰上了朱祁镇……

    再往后……

    就一路这样了。

    ……

    大明朝堂上下吐沫横飞,群臣一浪又一浪掀起赞誉王化贞而抨击熊廷弼。

    小皇帝也无法判断到底谁对谁错,于是在天启二年正月召集大臣们一起讨论,到底是启用熊廷弼的策略,还是采纳王化贞的意见?

    到底是集中事权于熊廷弼,还是全权交予王化贞?

    最终的结果是把熊廷弼调离,将事权集中于王化贞。

    但还未等旨意传达,新的战报从辽东传来。

    ……

    天幕上。

    烧着炉火的暖阁中。

    两名将军对坐而视。

    一名身材高大,短髯浓眉,铠甲皎洁。

    一名中等身材,长须垂腹,铠甲斑驳。

    “你当时不是说要率六万大军渡过辽河,一举荡平后金吗,怎么现在狼狈成这种样子了?”

    长须将军闻言,一脸惭愧。

    “是我不辨是非,错信小人。”

    “经略既然来了,要不要再去守广宁?”

    短髯将军收起讥笑,沉默片刻,声音干涩道:

    “晚了。”

    “十万之兵马一朝俱尽,满城之官民半晌俱奔。”

    “已无可救援者。”

    “而且我手下的那五千兵马……”

    长须将军闭目长叹。

    短髯将军再次沉默,过了半晌,开口道:

    “没法守了,已经全军崩溃了。”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整个辽西的居民全部撤到山海关内。”

    “至于那些粮食军需……运不走,只能全部销毁。”

    ……

    大明天启二年、后金汗国天命七年1622正月十八日。

    努尔哈赤在仔细观望良久之后,确信熊廷弼不会再有什么作为,出兵进逼广宁。

    王化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