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三十五章:大明掘墓人·明神宗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十万两。}

    {这三十万两其实就是张居正给万历增加的皇帝用度。}

    {如果地方收不上来这么多,又不能欠皇帝的钱,那就只能欠军饷。}

    {所以嘉靖以后明军的军饷经常被拖欠,和前期是不一样的。}

    {而万历放飞自我后对着户部一阵猛掏,掏的连发军饷都不够。}

    {当时太仆寺的军费储备有一千万两以上,被他掏得也只剩下二十多万两银子。}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觉得杨广有点冤了。

    “对比一下,隋炀帝是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用地用人没做好规划导致偌大家业砸在手里。”

    “这位不一样。”

    李隆基带着几分钦佩之意。

    “这位是单纯的败家。”

    “不夹杂一丝丰功伟业的想法。”

    “就是有钱,就是挥霍!”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突然明白了。

    难怪大明没钱……

    “废话,户部还欠太仆寺两千多万两没还呢……”

    “真好……”

    税收不上来不说,每年还哗哗往外流钱。

    养十万兵一年就要一百八十万两。

    钱……哪还有钱啊。

    ……

    同时,在亲政的三十八年里修了二十四年的宫殿。

    加上陵墓修建,总体花费在一千七百万两出头,其中陵墓修建八百万两,宫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

    其余小数没做计算。

    因为修建宫殿对匠役、宦官之类供其役使的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诸监局之匠役,不啻一万六千四百”

    宦官“增至万余人”

    宦官、匠役的增设,不仅增加了大明的财政开支,因为宦官、匠役除了正常的消费外,还往往中饱私囊。

    万历无节制的挥霍浪费,导致其对于金钱的渴求,因而他极力搜刮金钱。

    最后,他直接派出矿监税使,向各地直接征取,要他们将开矿或抽税的所得,进献给自己。

    督民开采、坐地分成、包矿、包税、重叠重税、增加征税的对象和名目,最后就是攘夺和敲诈,挖坟掘墓。

    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三十四年。

    总计各地矿税,银五百六十九万零八十八两,金一万两千四百三十七万两。

    而这些数据,是矿监税使及其爪牙贪污所征税金的三分之二左右,进奉给皇帝的三分之一。

    而实际上,矿监税使及其爪牙在向百姓搜刮时,不仅取于额之内,还要取于额之外。

    因此,其所贪污中饱的钱财在其所征取的全部税金中所占的比例,是要远远高于三分之二这一比例的。

    而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全国缴到京城的赋税的总数,每年本折通计为白银一千四百六十一万两。

    各地民变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

    评价E级·得零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已经懒得算了。

    “真狠啊……”

    杂七杂八的算上,这一年光是皇室挥霍就流出去四百万两。

    再加上俸禄、军饷、宗藩用度……

    刘彻不得不承认。

    就他这个花法,自家大父阿父的文景之治可能都挺不住三年。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觉得万历很没经商的头脑。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