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八十四章:大礼仪之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年轻皇帝能稳定住,不让税收和国防等崩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想让两京十三省回到仁宣之时,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皱了皱眉,叹口气。

    “还是老问题,太心急。”

    “但也能理解,毕竟年纪小。”

    年纪小,总想趁势追击一举定乾坤。

    但前面那压了一头其实就可以了,你不能一点念想都不给这帮人留。

    年号是可以改的,随便当个甜头扔出去,安安他们的心。

    这样以后再下手才会更容易。

    ……

    四月二十五日,继位第三天,朱厚熜找来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们商量:

    “朕入继大统,虽未敢顾私恩,然母妃远在藩府,朕心实切恋慕。可即写敕遣官奉迎,并宫眷内外员役,咸取来京。”

    皇帝思念母亲是人之常情,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也挑不出毛病。

    于是赶紧派司礼监太监秦文和内官监太监邵恩等前去迎接兴献王妃。

    四月二十七日,就在两天后,礼部突然接到这位小皇帝的命令:让他们讨论给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加尊号的问题,要求追封已故的父亲为先皇。

    ……

    天幕上。

    年轻的皇帝看着殿下众臣。

    为首的大臣举着笏板高声大喝道:

    “西汉末年,汉成帝刘骜膝下无子。”

    “朝廷奉共王之子定陶王为太子,后即位为哀帝。”

    “为使共王后继有人,又别立楚孝王之孙刘景为定陶王,作为共王之嗣。”

    “宋仁宗,年老无嗣,又将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接入宫中,改名曙,立为太子,后即位为宋英宗。”

    “此二帝皆由藩王立为太子,然后登基,从属过继法。”

    “而那些过继者要认被过继者为父,作为被过继者的后人而行事,此谓为人后者为之子!”

    “陛下今已过继于孝宗皇帝,理应认孝宗皇帝为父!”

    “而兴献王一脉,自可由藩王之子过继!”

    “陛下,此乃天理!”

    小皇帝看着为首的大臣,看着殿内的众正盈朝,冷声道:

    “朕和英宗的情况不一样,他早已入继仁宗膝下的。”

    “仁宗生时,英宗就已经称仁宗为父,还当过太子。”

    “但朕从未入继过孝宗膝下,也从未被立为太子。”

    “所以……”

    小皇帝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殿下大臣,吐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朕,不必遵守儒家理法。”

    ……

    五月初一,在首辅杨廷和的直接授意下,礼部尚书毛澄领衔群臣,以西汉哀帝和宋英宗为例,提出朱厚熜由小宗入继大宗,应当改奉明孝宗为皇考皇父,改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生父母时自称侄皇帝。

    同时将明孝宗六弟、益王朱祐槟的次子过继给兴献王为嗣。

    朱厚熜大怒留中。

    ……

    {说真的,就这一会儿我是真的对朱厚熜有了好感滤镜。}

    {他太特么刚了!太帅了!}

    {其实还是那个问题,老朱管的太宽加大臣们轻视皇帝。}

    {父死子继的皇室正统因朱厚照无嗣而终结,所以不得不以死后过继的方式维持整体性的延续。}

    {朱厚熜挣得了不为朱厚照之子的权力,但也不得不同意成为弘治帝的养子。}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正统的皇帝。}

    {而对于已故亲王的礼仪仅仅是私人的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