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七十一章:铁腕皇帝三选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些道理都是对的。”

    “但人性之中除了善,还有恶的一面。”

    “如果不能对人性之恶加以有效的遏制,善行就会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一名菜农卖菜,不短斤少两、不以次充好,大家就都会来买他的菜,他也能赚到钱。这就是诚以待人的好处,是人性的善在发挥作用。”

    “但十个人当中,可能有一个坏人,拿一百文的假钱来买他的菜,他卖了十文钱的菜,还找人九十文钱。”

    “这样,一个坏人就能把菜农从好人那里赚的钱全部骗走。”

    “只要很少的恶行,就能抵消数倍的善行。”

    “人性之恶虽只是次要方面,但绝不可忽视。”

    “个人的仁义道德修养做得再好,能够感化很多人,但总有少部分感化不了的恶人。”

    “而对这部分恶人怎么办?”

    刘启明白了,这个他清楚。

    “以暴制暴,严刑峻法!”

    ……

    大汉·武帝时期

    “主动放弃了对外朝的监督,严刑峻法就不再具有威慑力。”

    刘彻对小刘据说道:

    “那样,皇帝就变成一个可以随便糊弄的冤大头,一个高高在上的傻瓜。”

    “当然,作为回报,他们在文官书写的历史上就会被描写为旷世贤君,以便以后的皇帝继续模仿和学习。”

    ……

    外交策略:对安南的侵扰采取退让,对鞑靼的侵扰采取和平。

    评价D级·得一分

    民生经济:虽然民不聊生,但朱佑樘运气好,各地民变被他儿子赶上了,这事就全算他儿子头上了。

    但事情的源头还是在朱佑樘头上。

    评价D级·得一分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裹了裹衣物,清咳了两声。

    微微叹气。

    外朝文官的一大优势。

    行政系统的信息渠道。

    没有严刑峻法的监督,他们就会尽可能的控制皇帝,向皇帝隐瞒各种对他们不利的事实,让皇帝只知道文官想让他知道的事情。

    刚上位时他不懂这个道理。

    现在倒是懂了,但也只能勉以为继。

    他又想起了吴杰。

    “朕难道想南巡吗?”

    朱厚照念叨着。

    “朕可不想当个坐在高位的傻子。”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用扇子拍着手心,一言不发。

    和珅看出皇帝心情不好,也不敢冒头出声。

    而乾隆则是想起了一件往事。

    “和珅,你还记得甘肃之事吗。”

    和珅躬身道:

    “回万岁爷,奴才记得。”

    乾隆点点头。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甘肃就年年闹旱灾、民不聊生。

    朝廷不仅减免了甘肃的税负,还每年都拨付上百万两白银给甘肃买粮食。

    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甘肃“赈灾”三年,被认为有功,被提拔为浙江巡抚。

    而继任的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则继续不断地上报灾情。

    一直到四十六年,甘肃发生变乱,朝廷派大军前往镇压。

    “当初你和阿桂领兵前往,进入甘肃境内以后,不停地汇报说阴雨连绵,大军行动缓慢。”

    “朕那时就明白了。”

    乾隆黑着脸。

    “甘肃年年上报旱灾,怎么军队一开过去就连天下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