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六十八章:大明的钱去哪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天幕上。

    早已没有初登大宝时的意气风发。

    朱佑樘揉着眉角,看着眼前的老臣叹气不止。

    “永乐年间,太宗每隔几年就大举领兵北伐,而且又迁都又修建长城,无不耗费巨资。”

    “但也没听说出现过财政困难。”

    ……

    朱高炽悄悄的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面不改色。

    ……

    朱佑樘放下手,往后一仰。

    “如今,我既不修建宫室,各方面都百般俭省,为什么反而财用不足呢?”

    “司马文正曾言,天下之财,不在朝堂,就在民间。”

    “而如今,朝廷没钱,百姓也没钱!

    “这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

    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

    大明的边驰不是一天废,但大明的钱是在弘治一朝彻底没的。

    要问为什么,因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利益结合体诞生了。

    ……

    天幕上。

    一名穿着官服的小人的面前是一座盐堆。

    而身后,则是一片黑色的,看不清面目的小人。

    『盐』

    ……

    自从汉武帝开盐铁专营,盐就一直是官方在控制的,民间不允许制造和销售食盐,贩卖私盐是掉脑袋的重罪。

    朱元璋在位之时,有人建议说边境需要军粮,但是从内地运粮非常麻烦,建议让民间帮忙运输粮食,运一石粮食到大同,就给他发两百斤,也就是一引盐的领取凭证,也就是“盐引”

    然后他就可以拿着这个凭证到沿海的官方盐场去领盐,领到之后再销售获利,弥补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

    运输到边境后,还可以让商人在边境雇人开发荒田,建立商屯。

    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办法,并且立为制度,这就是“开中法”

    ……

    {开中法的好处是,朝廷不用直接去组织粮食运输,哪个地方需要军粮了,就申请“开中”,就让民间商人给运过去,谁想赚这个钱谁就去。}

    {这样做其实是比较方便快捷。}

    {因为如果让朝廷来做,那就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转运体系,养起来一大批人,非常费力,也容易产生贪污腐败。}

    {所以开中法才与军屯制一起,成为明朝边镇军粮安全最重要的两大制度保障。}

    {老朱这个制度有点像“PPP”}

    {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

    {这理念是真的非常先进而且实用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接受雷达开启,眼睛为之一亮。

    “这个制度有点意思。”

    他下意识的敲着手指。

    将公事与特许经营捆绑在一起。

    运输军粮是公事,而食盐专营的权利则是只有朝廷才能授予的权利。

    二者捆绑起来,然后解决边关粮食问题。

    刘彻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老朱也不是什么制度都落后吗。”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心里算了一下。

    商人不仅可以组织运粮,还可以让他们雇人在边境地区开垦土地,在当地种粮然后卖给军方。

    然后再获得盐引。

    这不就既省却了长途运输之苦。

    又促进了边境地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