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大军的铁骑也可以监察天下了!
“哈哈哈哈!天命在我啊!”
……
除了拓宽河道加大水力,治水方案主要以“南旺导汶”的方式解决南旺地势高的问题。
所谓“南旺导汶”,就是切断当地河流汶水的原有线路,将汶水完全注入会通河。
这样一来,地势极高的南旺就成了分流的脊梁。
同时宋礼又修筑了大量水库和蓄水池,用以调节水量,确保水力供应。
经半年修治,这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彻底完成。
会通河疏通后,漕运的运输量也大为改观。
从永乐年间起,自徐州至临清九百里,可以过船万艘,运载粮食四百万石,堪称历史空前。
而在会通河竣工后,朱棣又命陈瑄打通了另一水利枢纽清江浦。
江南至淮安的运河线路,也从此连成一片。
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正式畅通。
……
大唐。
李世民皱着眉思索着。
种种措施确实对天下有利。
但问题就在这里。
“他干的太多了。”
……
季汉。
“君王有雄心壮志,但天下财力的增加是极为缓慢的。”
诸葛亮摇着羽扇。
“况且与朱元璋不同。”
“说是斯民小康。”
“但他的一切治理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地方。”
刘备与曹操等人对视一眼。
“北平!”
……
朱棣的一系列举措相继收到回报。
仅就收入来说,永乐时期每年的税粮收入就比洪武时期增加三百多万石。
地方上的钱粮,更是储备充足。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以及海外贸易的兴起,明朝的工商业和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但眼看着国家富庶,朱棣的治国方略也悄然改变。
虽然还追求斯民小康,但大功业同样不能少。
……
天幕上。
年老的皇帝看着前方。
那是一片无尽的光明。
金戈铁马平定四方。
高船大舰万国来朝。
堂堂新都光照大千。
然而在无尽的光明之下。
皇帝脚下的阴影也在此起彼伏的波动着。
……
众所周知,大功业等于有面子,有面子等于花大钱。
发动对安南的战争,动兵三十万。
五次北征漠北,每次动兵三十万到五十万。
仅这六次仗军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郑和七次下西洋,次次能让国库跑老鼠。
营建新都北京,仅采集大型木材就动用民夫十万多人,甚至闹出江西动乱。
疏通运河,营建长陵,修建武当山道观,全是大工程。
虽然朱棣在位时期,一直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即使干这些大工程,也注意不误农时。
但百姓赋役加重,劳役过重也是事实,为此也是暴动不断。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汉·宣帝时期
“为了摆脱篡贼之名,朱棣也是拼了。”
刘病已看着天上的种种行为,第一想法是好大喜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