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最好的陛下!”
继武将之后,一群文臣也给皇帝跪了。
自古史书都言明帝严苛。
就该把那帮写史书的从墓里拉出来看看!
看看什么才叫真·严苛!
这太不拿官员当人看了!
赵祯哭笑不得看着身边一群起哄的大臣。
自打朱元璋起,这帮人的脸色那叫变得一个快啊!
……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效宋朝的制度,“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辅导太子,秩皆五品。
这就是后来内阁制的最早雏形。
不过朱元璋克勤不怠,重大政务皆自操威柄。
直到病重弥留之际,仍临朝决事如故。
因此,这些大学士对国家事务也鲜少参决,只备顾问而已。
直到朱棣当上皇帝以后。
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
“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
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
明朝的内阁制度,这时基本形成。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了半天,恍然大悟。
“删减版中书省?”
“初始版多相制?”
“你这要是碰到东汉那种情况,不又是外朝凌驾其上?”
“何苦来的。”
其余不提,只说那封驳票拟。
一旦有皇帝早崩幼主继位,那代皇帝草拟批答臣僚奏章的票拟就必定要下放于阁臣手中!
还是那句话,权力下放容易,回收可就难了!
但时候阁臣还可以利用票拟和皇帝召见的机会,干预朝政。
那就是无丞相之名,而近似于丞相之实。
但你要说不设阁臣……
朱元璋自己都有点撑不住了,何况其他人?
“集权一时爽……”
老朱啊老朱……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看着天幕连连摇头。
“五品?”
“名小而权重。”
“自仁宣之后,明朝阁臣官阶骤升至从一品或正二品,兼任六部尚书。”
“嘉靖之后,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直接控制了部、院。”
“阁臣之中,又分出首辅、次辅、群辅。”
“那首辅更是权压六卿,已赫然是真相。”
他看着弘历,慢条斯理道:
“像是那首辅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俨然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真丞相。”
“不过阁臣乃至首辅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丞相。”
“按照明太祖设立的六卿分职的体制,首辅主政是违制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控制部院,是因为有皇帝支持的缘故。”
“所以当明神宗下令追夺张居正的官秩,阁权便一落千丈。”
“此后,阁臣不仅失去了对部、院的控制权,就连皇帝也很难见到了。”
弘历若有所思。
所以汗阿玛设立军机处,将内阁大学士为誉职。
是让其有名无实啊。
……
从整个明朝历史来看,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