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二十二章:朱高炽:忽悠,接着忽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朱棣指着他,一时哑口无言。

    ……

    朱棣很能打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藩王之身夺得天下。

    “五出漠北,三犁虏庭”。

    但明成祖北征的战略目的是为了让草原上的鞑靼、瓦剌两部臣服于明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但这个目的显然没有达到。

    ……

    {朱棣这一系列北征,其实与所谓的生死攸关的边防问题关系不大,而更像一份天下道德和政治霸权宣言。}

    {任何政治实体,若不尊奉明朝为天下共主,或有意无意地对其天下共主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那么明朝将会对之诉诸武力,以作惩戒。}

    {从明朝流传的史料看,蒙古诸部似乎常在是否向明朝称臣纳贡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以此观之,漠北草原上的蒙古诸部拒绝承认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拒绝向明朝纳贡,成为其北伐的直接原因。}

    {因为关于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明朝却是知之甚少,既然无法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那索性对任何来自漠北的朝贡使团雨露均沾,恩赐等同。}

    {朱棣目的无非是想置诸部于明朝的“天下”中,继而实现彼此间的永久和平。}

    {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劳民伤财是肯定的,但蒙古挑衅不打还不行……}

    {让面子架那了,所以就这点我挺喜欢汉朝的。}

    {从不打肿脸充胖子,不行就怂,辱我也认,反正我不干苦一苦百姓然后撑着大国威名的事。}

    {就是发育,然后一波干死你!}

    ……

    大明。

    朱元璋心绪难平的敲着手指。

    “这不是什么打不打脸充胖子的事。”

    “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匈奴从未入主中原,而元朝是实实在在统治过大一统过的草原政权。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是仍坚信自己拥有“上天眷命”。

    他们是有法理可以规复中原的。

    自己一边承认元朝统治一边组织北伐,一是继承法理与疆域,二是打乱北元规复中原的设想。

    “草原的威胁不会消失。”

    但又不能尽数消灭。

    难办啊。

    ……

    大唐·玄宗时期

    “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都不可能真正臣服于明朝。”

    李隆基把玩着温润的玉杯。

    “所以朱棣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保持蒙古诸部的势均力敌,以减轻大明的边地压力。”

    “所以鞑靼也好,瓦剌也罢,谁敢冒头,朱棣就打谁。”

    “但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一部势力削弱,会另一部崛起。”

    “明军的北征讨讨最终陷入的就是这样一个循环。”

    杨玉环四处看了看。

    “三郎,你跟谁说话呢?”

    李隆基看着一脸懵的贵妃,十分无奈。

    装了一下,但听的人听不懂!

    白装!

    ……

    但这并不是说五次北征就毫无用处。

    北征确实抵御了蒙古诸部对明朝边地的攻扰,使得北部边民能够在永乐时期较为安定的生活。

    此外多次北征使得蒙古诸部落的许多民众归附了明廷,促进了民族融合。

    从这些方面来说北征有其一定的功效,只是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投入产出比不划算罢了。

    正是由于意识到一味动武是不能解决明朝边患的,加上大军多次出征的不便。

    朱棣决定将首都迁往北平。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