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莽篡西汉、曹丕篡东汉、杨坚灭周、朱温灭唐、刘裕灭东晋、自己代后周。
这些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和平演变,根本没有大规模战争。
属于第一种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就像隋炀帝和唐太宗等人。
他们的情况与朱棣类似,不过没有燕王这么大动干戈。
隋炀帝是通过诽谤的手段扳倒太子杨勇,继承皇位。
唐太宗则是发动玄武门兵变,逼迫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两天时间就搞定了。
而天上这个……
“四年……”
不管输赢,天下也得不了好。
“这朱允炆,读书读傻了。”
安安稳稳的削权多好!
……
虽然朱棣起兵了,但没人会认为朱棣能够战胜建文帝。
原因很简单,以藩王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抗中央。
建文帝一年办了五个藩王,除了一个自杀的,其余全都是乖乖地束手就擒。
就算最厉害的朱棣,在朝廷的巨大压力之下也只能老老实实把三个儿子送到南京当人质。
按理说,朱棣镇守北平,坐拥几万大军,简直如同搞“安史之乱”的安禄山。
但这个概念毫无疑问是错的,因为朱棣虽坐拥数万大军,可他没有军队的指挥权。
等他稳定好北平周围的局势时,手中也不过才三万多军队。
而建文帝掌握有将近一百四十万的中央军,再加上建文帝还占据正统地位。
可以说朱棣靖难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为零。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现在已经完全脱敏了。
一旁的杨玉环也大约明白了一些。
“所以说,只要朱允炆不破坏老朱当初设计的构架,不率先动手。”
“只要把叔叔们盯得死死的,他们也只能凭空打嘴炮?”
李隆基在杨贵妃的怒视中从果篮里拿走最后一颗桃。
擦了擦,啃了一口。
“没错,但朱允炆偏偏觉得他爷爷的设计有问题,非要强行削藩。”
“这才惹出奉天靖难,不过……”
李隆基三两口吃完桃,用手巾擦了擦手。
“打仗也不是说人多就必赢的。”
“还得看双方的将领与用兵。”
……
八月,建文帝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向诸王发出诏书,宣布削去燕王的“属籍”。
理由是:周王“潜为不轨”,燕王与齐王、湘王“皆与同谋”
齐王“谋逆事觉”,燕王与湘王“同谋大逆”。
朝廷对于这些都没有追究,想不到如今变本加厉“称兵构逆”,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诏“简发大兵,往致厥罚”
命六十五岁老将,长兴侯耿炳文挂平虏大将军印。
领三十万大军北伐。
……
{想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耿炳文也没那么差吧?}
{耿炳文军事生涯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特别长于防守。}
{当年他的防区是位于朱、张两强相争前线的长兴,耿炳文死守此地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张士诚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所以受封为长兴侯。}
{但他不是横戈沙场的大将之才,几乎从未独立统领过大军作战,}
{洪武十四年出塞,从大将军徐达,十九年征云南,从颍国公傅友德。}
{二十一年北征,从永昌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