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零四章:朱元璋的功绩(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也不是朱元璋开的先例,硬黑,垃圾。}

    {压根不是这事,朱元璋以为这是朝贡,其实人家是来做生意的。}

    {明朝从这开始就背上负担了,因为朱元璋强调农业,轻视商业,因此,明代各个边境的官吏不仅不鼓励贸易,反而限制贸易。}

    {他们认为,海外诸国与中国的贸易不是互利行为,而是皇帝的一种恩赐。}

    {这就导致其实并未发展出一套海外贸易规则,也没有想过从海外获利。}

    {宋朝,每艘船的到来都意味着一笔丰富的财政收入,但老朱不对海外船只征税,也不准海外船只自由贸易。}

    {他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国的文化,所以才前来朝贡。}

    {他把所有海外的商团都当作外交使团而不是贸易商人。}

    {这就导致即便一个人是来做生意的,也会伪装成外交使者,这样才能获准将货物输入中国。}

    {输入中国后,还不能自由买卖,只能统一交给政府,当作贡品押往北京。}

    {然后皇帝就赏赐给这些“使者”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不仅足以偿还货物的价值,还比通过自由市场买卖赚得更多。}

    {在老朱看来,外商到来只是进贡,并领取赏赐。但在外商看来,这是中国特有的贸易方式。}

    {外贸对于明朝来说,不仅不再赚钱,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由于赏赐价值总是超过货物本身,买卖做得越多,反而赔钱越多。}

    {此外,当商人跟随使节进入内地后,一路上的吃住行和安全都由各地的官府负责,照顾这些使节商人也需要耗费大量的地方经费}

    {在这种制度下,不管是海外的国王还是商人都很喜欢到中国来朝贡,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有多么尊重,只是因为买卖很划算。}

    ……

    大汉。

    “老朱被骗了,骗得好惨。”

    刘邦蹲在墙角,一副出恭的模样。

    旁边两个小的也是同样的姿势,尴尬的蹲在那里。

    “你刚才说你阿母叫戚夫人过去了?”

    刘盈点点头。

    刘邦咂摸咂摸嘴。

    “你俩觉得……”

    刘盈不吱声,小刘恒则说道:

    “中宫是想逼您出去。”

    “阿父不会觉得中宫没猜到您要堵我俩吧?”

    刘邦身子一僵。

    “她应该……”

    小刘恒摇摇头。

    “阿父,您最了解中宫,我们不知中宫会不会真的动手。”

    “一切要看阿父判断。”

    刘邦沉默了,随即猛地起身。

    “彼其娘之!”

    骂骂咧咧的往未央宫走去。

    小宦官慌忙向二人行礼,扭身跟上。

    两人在墙角处探出脑袋。

    “四弟,阿母真厉害啊,居然能猜到阿父堵咱俩。”

    小刘恒扶着墙角,面无表情的抬头看着大傻子。

    “我骗他的。”

    刘盈则惊愕的低头看着他。

    “可戚夫人的确去了?”

    小刘恒点点头。

    “所以呢?”

    刘盈一下被问住。

    小刘恒摇摇头,拍了拍手。

    “走吧阿兄。”

    “这回没人堵咱俩了。”

    “不用蹲着了。”

    刘盈呆呆的看着小东西渐渐走远。

    又回头看向未央宫。

    喃喃道: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