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九十章:取死有道!取死有道!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作为淮西首领的李善长虽然离开帝国中枢,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撒手。

    公元1372年,他接连上书自己病已痊愈,希望朱元璋能够给他一个继续为国效忠的机会

    朱元璋命其在凤阳督建宫殿,再造一座皇城。

    李善长不甘心。

    他才五十九岁,他还能发光发热!

    他了解到朱元璋非常看好胡惟庸,而胡惟庸刚好又是淮西人。

    于是,李善长向朱元璋上书保举胡惟庸

    ……

    曹魏·明帝时期

    曹叡啃着桃,一脸无语。

    修皇城?

    那是钉死在凤阳了。

    朱元璋这是明晃晃的告诉那李善长。

    你死了返回京都的心吧。

    而安在凤阳老家又表明你不妄动就平安无事。

    这都看不懂?

    随手扔掉桃核,接过毛巾擦了擦手。

    “可真是取死有道了。”

    ……

    胡惟庸的出现,让李善长找到了淮西集团新的代言人,也是自己的接班人。

    不久,胡惟庸又将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二儿子李佑。

    就这样,李、胡两家的来往更加密切。

    ……

    大唐·玄宗时期

    “确实是找死。”

    李隆基深知相权过重的灾难。

    但居然想把持相位到一脉相承……

    “哪个皇帝也不会容忍这种存续。”

    那么解决办法无法就两种了。

    一是把党羽清除掉,二就是把宰相清除掉。

    李隆基已经看透了一切。

    “党羽人数众多,且只要有官就不会断绝。”

    “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拿宰相开刀!”

    杨玉环听不太懂,隐约明悟道:

    “就像汉武帝那样?”

    李隆基捋须点头。

    “没错。”

    “已知,单独一个丞相容易尾大不掉。”

    “而设立多个丞相制约,又会有出众者夺其他相权,还是尾大不掉。”

    “既然如此,让宰相不停的更换就是保持相权不盛的最好办法!”

    “汉武帝这招损是损是损了点。”

    “但有用!”

    杨玉环摸了摸鬓角。

    “那为什么不取缔宰相一职呢?”

    李隆基一愣,随即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爱妃真是可爱!”

    “取缔宰相?”

    “天下万职归于六部,六部统职归于中书。”

    “没了中书,天下万事就要堆在皇帝的案桌上。”

    李隆基看着天幕,不知想到什么,嘴角挂笑。

    “谁家丢鸡了,谁家偷人了。”

    “不管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皇帝具细体察、判断。”

    “你不懂这是多大劳力。”

    “朕告诉你。”

    皇帝慢慢收敛颜色,对着贵妃认真道:

    “会死,是真正的,被活活累死。”

    ……

    胡惟庸是淮西人,他一门心思结交李善长,逐渐成为淮西集团的朝堂核心。

    相比之下,汪广洋这个非淮西集团出身的右丞相则要孤单许多,每日只知饮酒而不管事。

    胡惟庸的职位低于汪广洋,却“专决省中事”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