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四十九章:元世祖·忽必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道。

    基本是一个标准的昏君形象。

    其具体的真实面貌是什么样子已经无从得知了,并且也不重要了。

    此时真正掌控朝政的是贾似道,由他“制国命”,宋度宗“拱手而已”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不同的以往的蒙古国了

    ……

    天幕上。

    南北对峙的疆土上闪过一丝红色。

    猛然间!

    一声狼啸自北方升起!

    画面猛地一变!

    一身白袍的忽必烈坐在宽大的金椅上。

    其面前,有汉、胡跪拜。

    画面转回疆域图。

    北方那偌大的国度瞬间改旗易帜。

    蒙古二字扭曲融合。

    最后化作新的文字。

    元

    ……

    公元1260年正月,自鄂州而返的忽必烈神不知鬼不觉地率军抵达燕京,奉阿里不哥之命正在燕京括集军队、准备西行的脱里赤,完全没有估计到忽必烈的突然到来,措手不及。被忽必烈一举拿获,所招募的民兵也被遣散了。

    三月初一,忽必烈抵达新落成的开平府,支持者西道诸王和东道诸王纷纷来到,率先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推举忽必烈为蒙古大汗。

    忽必烈在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中,自称为“朕”

    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也就是说,忽必烈既是大蒙古国大汗,同时也是大蒙古国皇帝。

    而阿里不哥懵了,在蒙古诸王的推戴下,他也召开了按坦河忽里勒台大会,宣誓称汗,于是兄弟阋墙,蒙古内战又起

    在这次内战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站在了阿里不哥这一边

    忽必烈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包括陕西、河南等地。

    结果是忽必烈胜出,阿里不哥战败被捕,兄弟之战尘埃落定。

    公元1264年八月十六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公元1271年十二月,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等人建议,废蒙古国号,建国号为“大元”,明确成为元朝皇帝,并下诏以旧中都燕京为元大都,是为元世祖。

    ……

    大蒙古国

    铁木真一言不发的。

    大帐内安静异常。

    就连外面举行着那达慕的欢快声音也渐渐停息。

    “元朝……”

    “好一个元朝……”

    其余三大汗国全都支持阿里不哥,很明显,他才是蒙古正统。

    而忽必烈用汉人打败蒙人,也说明了为什么三大汗国支持阿里不哥。

    “黄金家族,出了一只内斗的狼啊。”

    铁木真看向帐内将领。

    这些人里又有谁站在那忽必烈的一边呢?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