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指挥系统的紊乱。
宋军调动资源要得到皇帝的允许。
而皇帝又受身边的宰执制约。
宰执还包括主战派和主和派。
在一系列的扯皮中,几乎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
而地方将军又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
所以,即便有援军,也打不过金军。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收拾好仪表,看了眼天幕。
“高将军,张巡等人到哪了?”
高力士恭敬答道。
“圣人,昨日来报,已过潼关。”
“最晚明日也就到了。”
李隆基背负双手,长叹一声。
“到了以后,立刻知会朕……”
“朕要降阶而迎。”
……
大宋·太宗时期
“吸!呼!”
“吸!呼!冷静!冷静……”
赵匡义开始正面面对问题。
军制必须要改了。
这帮文人没一個会打仗的。
不但不会打仗,还容不下会打仗的。
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军制。
而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每一位将军都只是一路兵马的将领,指挥不动其他的兵马。
就算设立一个更高级的统帅,所有的下级将军也不把这个统帅当回事。
因为他们除了受这个统帅领导之外,还有无数层级领导的节制。
“要节流啊……”
……
十月,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越中山府,攻陷真定府。
此时,李纲被贬,种师道病死,宋钦宗再派康王赵构与王云为割地请和使,前往金军大营乞和。
赵构行至磁州,守臣宗泽力劝他不该冒险北上,他应相州知州汪伯彦之邀只身南下。
……
{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啊……}
{必须要说明一下宗泽为什么在这里。}
{宋徽宗赵佶启动海上之盟,联金灭辽,这个决策是当时最大的政治话题,宋廷向整个官场寻求意见。}
{宗泽上书反对,这等于和六贼唱对台戏,他自知不免,索性到庐山避世隐居。}
{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宋廷派宗泽充任和议使。}
{宗泽慨然领命,临行前声称“是行不生还矣”哪怕死在金营也不损害国家利益。}
{宋廷慌了,这样的人会把议和搅黄,于是没有派他去。随后宗泽被外放知磁州,一待就到了现在。}
……
季汉。
刘备捋着长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这宗泽,定是后续北伐的重要统帅!”
“看这高呼过河……莫不是两国以黄河为界?”
曹操眼睛一眯,若有所思。
“汉王此言有理。”
“如此就能解释北宋与存续三百年的疑惑了。”
孙权放下酒爵,摇头道:
“三声过河,即可解释为统帅北伐前的壮言。”
“也可解释为后面君主偏安一隅,从而悲愤高呼。”
“我偏向于后者。”
话一出口,众人深思。
……
十一月十二日,金西路军抵达河阳。
南岸宋将折彦质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