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八十章:“王”不懂人心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说。”

    “观熙河开边……嗯,咱们姑且算他解决了。”

    “但冗官、冗禄呢?”

    “非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开源不节流。”

    “但对于贫苦百姓来说,节流减轻负担,远比担上高且远的开源来的清晰、容易。”

    刘启摸着一旁史书。

    那是从咸阳宫里抢救出来的秦简,是秦史。

    “王安石,生不逢时。”

    刘恒也看向那卷史书。

    “是啊,生不逢时。”

    “商鞅之才常有,而似秦孝公那般的人却是不多。”

    “但,民,国之基石也。”

    ……

    天幕上。

    一处简陋的庭院内。

    一位身穿白直缀的文人与一身青罗衫的文人相对而坐。

    头上的梧桐叶落在两人之间的石桌上。

    青衫文人拿起梧桐叶,露出刻在石桌上的棋盘纹路。

    执着落叶,青衫士看向对面,压抑着语气道:

    “介甫推行新法,却援引些小人。”

    “或置清要之位,或授监司之职。”

    “介甫……这是为何?”

    王安石看着眼前相继被风吹落的树叶,平静道:

    “君实,新法初行之际,用人自当以才干和执行为先。”

    “等诸法实行成功之后,再逐一更换,用德才兼备、稳重可信的人守之。”

    “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

    司马光扔掉手中树叶,摇头叹气:

    “错了!介甫,你大错特错矣!”

    “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则易进难退!”

    “小人倘若得势,岂可轻易去之?”

    “一旦去之,必成仇敌,他日悔之晚矣!”

    ……

    公元1074年四月,王安石上章辞相,宋神宗接受了其辞呈,把他任命为知江宁府。

    宋神宗又根据王安石临走前的提议,一边将郑侠治罪,一边让韩绛再次出任宰相,吕惠卿由翰林学士升任参知政事。

    新法继续执行。

    然而吕惠卿权势欲太强,新党内部的权势之争以他为轴心,发生了吕惠卿与曾布之争、与王安石之争、与韩绛之争。

    又为了升任宰相,生怕王安石复相,设法陷害王安石。吕惠卿制造郑侠之狱与李士宁之狱,败坏王安石声誉。将其弟弟王安国贬出京师。

    公元1075年二月,宋神宗重新任命王安石为宰相。

    只用七天时间就从江宁赶回京师的王安石,此时想的已经不是变法了,他只想弄死吕惠卿。

    ……

    {新党、旧党,新党里又划分党派……}

    {宋朝再次从新法改革回到纷乱党争的漩涡里。}

    {该说不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政见上是不可调和的死对头,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相辩驳,但两人的友谊尚未破裂。}

    {对于王安石的选人用人,司马光一直抱有很大的怀疑。}

    {然而就事实而言,在人性判断这方面,也是司马光赢了。}

    {荆公不愧拗相公之名,凡是反对他的通通打倒,凡是支持他的通通提拔,他是真不懂人心啊。}

    {王安石变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实际行动验证过,有结果。}

    {但是到中期,王为了尽快出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正确,错误用人根本就没有培养出坚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后期完全变成了党争,已经脱离变法了。}

    {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的原因,真的很难说。各种不利因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