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11章 收复安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地方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

    “不过……”敬翔迟疑片刻,刘继隆侧目看向他,眼神鼓励着他说出口。

    见刘继隆鼓励,他这才说道:“殿下所想的自然对百姓有益,但人心不古,臣担心……”

    敬翔知道刘继隆想要推翻世家豪强主宰的世道,让平民成批次的走上历史舞台。

    可这些平民登上历史舞台后,又有几个人能保持初心?

    “想说什么就说,不必如此。”

    刘继隆继续鼓励着他,他很看好敬翔,而敬翔也没有让他失望,迟疑着说道:

    “臣阅览史书,诸如上古之酋领、先秦之贵族、两汉之豪强,南北之门阀,如今之世族……”

    “这些人的祖辈,也不过是国人出身,只是阴差阳错的立下功劳,才慢慢成为了当时的贵族。”

    “他们成为贵族后,并未表现出自己曾经作为国人时的那般赤诚,反而是开始防备自己身边的国人,只想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与其子嗣的手中。”

    “臣以为,自私是人的本性,没人愿意把到手的权力、财富拱手让人。”

    “世道如此,弱肉强食是改不了的,弱者成为强者后,必然会继续吞食弱者来强大自身,不可能帮助其他弱者成为与自己成为同样的强者。”

    “若人人都是强者,人人都掌握权力,那权力还有什么用?”

    敬翔没敢说的太明目张胆,但他的意思,刘继隆已经知道了。

    无非是说,如今这群平民出身的官吏,随着时间推移,所做的事情会渐渐向曾经的世家豪强靠拢,只不过换了个名字罢了。

    “汝所说所想,吾自然清楚,可若是因为其结果不好而不改其原因,那百姓则将更无出头之日。”

    “从贵族到世家、再到豪强和如今的平民官吏,天下始终是在向百姓靠拢的。”

    “至少在更为公平的官学教育和科举下,登上庙堂的普通百姓会越来越多。”

    “哪怕千百人中只出现一个为民着想的百姓,这项制度也是成功的。”

    刘继隆话音落下,敬翔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见他如此,刘继隆抬手隔空示意他听自己说,随后便说道:“等待新朝建立时,汝会知道吾今日所言何意。”

    “是……”

    敬翔见刘继隆这么说,当即便躬身行礼,而刘继隆也继续吩咐道:

    “北撤的北兵,带饷告休三月,三个月后各自返回原籍驻地,听后调动。”

    北兵南征半年有余,若是算上准备时间,那足足近一年。

    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事的他们来说,此刻无疑最想做的就是回家。

    这些日子,刘继隆可以从各军奏表中看出,逃兵数量在不断增多。

    光是上个月的逃兵数量,便已经多达三千二百余人,可见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趁此机会,让他们好好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也好,不然逃兵的情况只会愈发严重。

    这么想着,刘继隆又继续说道:“令南衙将江淮、东川等处官吏及籍贯此处的官吏调往江南各州县,以今岁毕业官吏补上。”

    “吾希望明年能看到各道州县的人口图籍和田亩粮册,而不是抄旧。”

    “是!”敬翔将此事记下,刘继隆则是继续看着火盆内不断炸开的爆竹,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后,当思政殿外响起脚步声,刘继隆缓缓抬头看去,果然见到了急匆匆赶来的赵英。

    见到赵英面露喜色,刘继隆便知道是有捷报送来。

    “殿下,安西、福建传捷!”

    果不其然,两份捷报令刘继隆都不由得站起身来,赵英也加快脚步,将奏表递给了刘继隆。

    刘继隆先拆开了安西的奏表,但见张淮深奏表他带兵收复姑墨、温肃、蔚头、疏勒、演渡、遍城等一镇五州,获胡夷蛮民一万六千六百五十七户,八万九千七百七十口,获牛马数万,牧群三十余万。

    “好!”

    眼见安西四镇中的疏勒镇收复-->>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