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331章 合作嘛,不就是为了偷嘛(第二更,求订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的天空迈进。

    伴随着火箭的发射升空,指挥中心里传出了“光学、遥测、雷达跟踪正常”的口令声。

    在“棉兰老正常”的口令响起时,工程师的声音冷静而精准,每一个口令的响起,都意味着距离卫星入轨越来越近了。

    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断的传出各个监控站的口令。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

    终于,伴随着这样一声口令,整个指挥中心内立即响起了连绵不绝的掌声。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火箭发射成功,而是因为开启了新的时代。

    “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南洋以及周边地区……”

    在得知“北斗一号”发射成功之后,李毅安显得有点儿激动。

    “从现在开始,导航的新时代开始了!”

    感慨之余,李毅安的内心深处对另一个世界的东大科学家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毕竟,是他们在经费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性的研制“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和美国以及俄罗斯的导航系统需要几十枚卫星不同。

    它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以及一颗在轨备份卫星组成,而南洋的第一个卫星定位系统,也借鉴它的思路,通过卫星角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系统建成初步满足了南洋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

    因为未来南洋肯定会建立真正的全球定位系统,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斗一号”更多是作为技术验证,虽然就目前来说,它有点儿守家门的嫌疑,不这并不是问题,在另一个世界,“北斗一号”也是这个路径。

    有了“北斗一号”距离“北斗二号”还远吗?

    等到由14颗卫星组成的“北斗二号”组网之后,东起“中途岛”,西至“霍尔木兹海峡”、“保加利亚”;北起“俄罗斯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以南”。所有重点区域如:北至远东朝、南至澳大利亚北部,西至红海等等地区基本上也就全部覆盖。

    这种小步快走,逐步前进的技术路径,就是另一个世界东大的技术路径,事实证明,这是最省钱的,也是最有效的技术路径。

    “致远,还要再等几天,现在“北斗1号”还没有入轨,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有些人是下属,有些人则是朋友,而袁家骝就是李毅安的朋友,这一点从不曾改变过。

    听着袁家骝的话,李毅安摆了摆手,说到:

    “不打紧,不打紧,对了,它的定位精度是多少?。”

    “根据设计要求,预计它的精度将会达到10米左右。”

    “10米!”

    虽然习惯了另一个时代不到一米的精度,但现在是六三年!

    别说是10米了,能够实验10米的GPS定位,那也是极其领先的了,毕竟,美国的子午仪,定位精度是几百米!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别说是10米了,哪怕就是 50米,那也是黑科技!

    “10米,再接再厉,以后肯定会更高的。”

    随后,李毅安又询问了它的波段问题,在另一个世界,卫星定位最优良的波段被美国的GPS占据着,这当然也是美国的先发优势,而现在这个先发优势,已经被南洋抢到手了,波段这个东西,基本上就是这样,先入为主,谁先使用,谁先拥有。

    在了解了它的技术之后,李毅安又问道。

    “卫星大概在什么时候进入静止轨道?”

    “还要再等十一天,目前应该是……”

    看了一下手表,袁家骝说道:

    “在圭亚那测控站。”

    听袁家骝提到圭亚那测控站时,李毅安的眉头一挑,自言自语道:

    “圭亚那……那可是我们的啊!”

    圭亚那,确实是南洋的,至少就目前来说,英属圭亚那是属于南洋的,五六年,作为保障载人航空工程,通过《英联邦航天协议》租借来的,租期不长,也就是99年,而租的面积也不大,也就是整个英属圭亚那而已,它与东福克兰一起组成了南洋在美洲的立足点。

    可惜在签署这个协议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