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十、金生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今夜,邀请各位前来,我们不谈一人一官之荣辱,我们只论民商共赢、福荫子孙之事业。”

    饭桌前沉默片刻。

    众人目光皆投向主座那位弱冠长史身上。

    王操之忽然起身,众人跟随,共同举杯,一齐仰饮。

    “姐夫,这回你有何计划,尽管说来,我操之一定跟了!”

    矮个青年爽快道。

    欧阳戎失笑问:“就不先听听,是要干嘛,万一是亏本生意,或者吃力不讨好呢?”

    王操之摇头:“跟着姐夫干,绝对不亏,就算万一亏了,我也认了!”

    马掌柜、李掌柜也站起身举杯,用力点头:

    “欧阳大人决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人。小人与王掌柜一样,跟了!”

    其他一些交往不太深的粮商富贾们,脸色犹豫片刻,转为果断神色,起身表态:

    “唯欧阳大人马首是瞻。”

    欧阳戎无奈摆手,拉他们就坐。

    他在信上没有明说计划,可是众人还是千里赶来,纷纷到齐。

    甚至有离得远的,暂时不在江南道,可收到欧阳戎信件后,也迅速往回赶,听王操之说,过几天到达浔阳渡。

    这般信任,或许有单纯不在乎生意亏损、只投资欧阳戎本人仕途前景的。

    但是君子论迹不论心。

    这一幕,要说欧阳戎心里一点都不感动,那是假的。

    不过,他并不盲目自大。

    欧阳戎冷静点头:“诸位请坐,且听我讲。”

    众人就坐,欧阳戎从袖中取出一卷稿子,先递给了身旁的王操之,一众富商传阅起来。

    矮个青年打开,发现里面有一份画卷似得图纸,还有一叠密密麻麻的计划文稿。

    王操之抬头看了眼微笑的欧阳戎,好奇道:

    “姐夫,这是……”

    欧阳戎朝他们轻声道:

    “两个方案,嗯,或者说,是一个方案。

    “双峰尖的运河开凿,与浔阳石窟的建造。

    “一者先,一者后。”

    众人一愣,面面相觑,“开凿运河,建造石窟?”

    马掌柜放下图纸,好奇问:

    “开凿运河,小人能理解,是不是类似折翼渠,欧阳大人需要用它疏通浔阳江,为百姓治水。可……好端端的,建造石窟干嘛?”

    欧阳戎眯眼道:“浔阳王献祥瑞,陛下喜迎神玉,改号天佑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这是当然。”马掌柜等人点头:“这等大事,当然知晓。”

    王操之不动声色:“听说是刁县丞……刁县令率先敬献祥瑞,我还纳闷,怎么不是姐夫,现在看来,姐夫太低调了。刁大人遇到姐夫这样的上官,可真是八辈子福份。”

    欧阳戎笑笑不语,再问:“那大伙知不知道,为纪念这次神玉复圆的佛祖祥瑞,陛下准备在江州建造一座东林大佛,推广莲花净土宗佛法,天佑大周?”

    席间顿时寂静。

    众人惊奇,只有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操之脸上意外之色不多,见欧阳戎投目看来,咳嗽解释:

    “姐夫,此事我略有耳闻,有位族叔也在神都礼部任职,听说陛下准备捐些脂粉钱给此次造佛。”

    欧阳戎点点头,这种造佛之事,除了善导大师、秀发等被涉及的东林僧人外,就属礼部和工部最先得知消息,没错,没有政事堂,因为卫氏女帝八成绕过了狄夫子等宰相,直接下达制书。

    毕竟,又是无端花钱的折腾,大周百姓们都知道,爱面子的陛下在国老面前,难免有点难开口。

    “呵,脂粉钱。”欧阳戎扯了下嘴角,没有多言。

    王操之等人却听出了一点隐隐的嘲味,不过皆目不斜视,假装没听见。

    王操之笼袖,寻思回味:

    “我本以为,这尊东林佛像是建在龙城东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