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72章 枢相还想要什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自就是声东击西之计也!”

    其实,也是分兵分早了,是谭稹迫不及待,按理说,该是先打破杭州之后再分兵,如此才是最合理。

    也是这杭州城太大,南北相距着实不近,走路要走很久。

    谭稹便是更说:“我等自不中南路之计也,他们不攻城,咱们也不攻城就是,哪怕约定去攻,也当他们多使力气。”

    辛兴宗心下大喜,立马点头:“正是此理!”

    便是辛兴宗知道,一旦攻城,他自是先锋了,没有第二个人选,麾下四五千兵,也舍不得。

    再看在座,京畿众人,也都在点头,这些人倒也不一定是舍不得兵马,更是有那惧战之念,这般去攀高墙,那杭州城墙何其高大?

    这是能攀爬得上去的?

    也说一语,攻城之战,诸般故事里,那都是手段百出,那都是精彩纷呈,要么引水要淹,要么挖地道而入。

    其实,历史上的攻城之战,没有这么多办法,都是强攻硬来,这才是常态。

    那些手段百出,不过是历史上少有的凤毛麟角,所以大书特书,城池之处,本就是要地之处,选址之上就有无数考量,一般情况下,怎么可能轻易被水淹得?

    再说这城池之坚,许多人对城池的坚固程度有误解,什么投石机几下就砸塌了,挖墙角几下就挖塌了,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

    若是如此,历史上那些坚守城池连年累月的事,还怎么能发生?难道主帅都傻?

    一说唐之张巡,那般精锐之叛军十几万,睢阳守到吃人了还能守。再说王禀,正是纵横天下的金国大军何其精锐,八个下不得太原。

    也说蒙古铁木真,大军更是精锐非常,在属于金国的燕京城下,也是连年不得克,再说南宋襄阳,更也是如此。

    这才是历史攻城之战的常态,那就是奋勇之城池,如同天堑。

    再说题外话,哪怕……是火炮时代,坚固的城池依旧是天堑。

    甚至,哪怕到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城池城墙,在现代火炮的倾泻打击之下,那也依旧坚挺非常,依旧不知要多少人命去堆,其中战例,太多太多。

    这才是城池城墙的坚固程度!

    苏武眼前,面对的城墙,就是这般的城墙。

    苏武来去巡了这杭州城墙无数次,都是皱眉在头,望而兴叹。

    苏武也改变了头前的一些认知与念想,说是西军快速衰弱,是因为在这江南一行,盆满钵满而回,富了,所以怂了。

    再来一想,许也是无数精锐之兵,被消耗在这江南城墙之下了。

    苏武甚至能想到,西军汉子如何效死,而一心求胜的童贯,一心要去发动对辽战争的童贯,又是如何不在乎人命去催促攻城。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所载,都是怎么赢,没去记载那些精锐之辈爬墙的死伤,只说王禀打进去了,没说王禀带着哪些人,死伤多少才打进去的……

    这大宋本就不多的精锐之兵……

    苏武其实,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攻坚战场之难,也想,宋军伐辽,并非全是丢盔弃甲之事,也是打进过辽国燕京城的,只是一切都错过了。

    这种可惜可悲之事,许多人都有罪,童贯更是大罪也!

    历史,时时刻刻,总有两面。

    又过三日,是要攻城了,攻城器械已然不算少,攻城之战,也要开始发动,倒也不为一战而胜,而是战事要一个开始。

    只要开始了,压力就要给到,杭州之援军,也就会来。

    只待中军来议,童贯倒也并不多言,只管去问苏武:“此事,你先来说说。”

    童贯似也有意如此,好似在帮助苏武建立某种在军中的权威。

    苏武也不矫情,只管来说:“诸位同僚,咱们不是北路那些庸碌之辈,咱们是来建功立业的,这战事当开,攻城自是要战,如此,城内之人都会惶恐,外面之援军才会来援,围点打援之法!”

    苏武不是商议,当真就是略带命令之意。

    众人也在点头,刘延庆更是一言:“围点打援之法,好词,贴切!更是好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