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16章 敕始毖终,牵马坠蹬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地道,正月也难得有闲,纷纷应邀前来。

    只一大早,从安定门出城去往北郊的士人百姓,便挤满了官道,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向阅武门外的校场汇聚。

    军民代表们,双手大拇指扣着腰带,意气风发地被请上了校场两侧的看台。

    被代表的士人、商贩、黔首们,虽是被禁军阻隔在外,却也被允得登上城墙远眺。

    而此时的文武百官,则正在申时行的引领下,肃穆恭立于教场中央祭旗。

    京营总督戚继光亲自举着号旗,严阵以待。

    放眼望去,便能见得军阵次第林立,遍布近郊,兵戈泛着冷光,马蹄在湿冷的夯土中不安地刨动,周遭的旗帜咧咧作响。

    人声鼎沸,气氛肃穆,却还没到开始的时候。

    毕竟,皇帝才刚刚结束阅礼前的殿内祭祀,正被卤簿前呼后拥,簇拥着御辇起驾出宫。

    扈驾官军们,本是一部分在前引导,一部分在后扈从,钲鼓响器齐鸣。

    奈何皇帝嫌弃太吵,尽数赶到卤簿前列去吹锣打鼓,自己则见缝插针,与左右说着近来的政事。

    休憩多日,要过问的事自然也不少。

    朱翊钧端坐在御辇上,居高临下地回应着方才的话题:“……按理说,余卿这个品级,还无权过问御前年会的决议。”

    余有丁随行在皇帝左右,被皇帝训斥后,不由陷入短暂的沉默。

    朱翊钧见状笑了笑,却是话锋一转:“不过先生毕竟是山东巡抚,更是朕的老师,朕便破例满足一下先生的好奇心。”

    “孔承德围猎国丈的事,必不止于其人本身,一概牵扯到孔家的问题,同样要一查到底!”

    余有丁闻言不由一滞。

    还围猎呢,那行贿与受贿之间,到底谁主谁次?真就倒反天罡。

    不过个中缘由,他这个山东巡抚自然再清楚不过。

    别看皇帝这话说得冠冕堂皇,说到底,还是在找由头操办孔府。

    圣人之后,千年世家,恰好撞在了度田大政的铳口上,被皇帝拎起来杀给天下人看罢了。

    只听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这是何心隐在狱中交托刊印的书稿,就等余卿带回山东出版了。”

    说话间,随行的通政使倪光荐当即从袖中取出一份书稿,递给余有丁。

    余有丁一怔,下意识接过。

    一晃眼便看到封皮上的书名——《罪恶累累的孔府》

    每一卷的标题更是鲜血淋漓。

    异族入侵的排头兵,剃发易服的黑样板;

    兼并土地的方式,圈划、强买与霸占;

    残害百姓的手段,人身控制、经济朘剥与杀人不犯法;

    与地方衙门的勾结与斗争,抢夺司法、行政、赋税之权……

    余有丁看得入神,片刻后才回过神来。

    缓缓合上书稿,喃喃自语:“陛下非但是儒宗,还是真文人。”

    皇帝这般打法,着实羚羊挂角。

    从来都只有儒生裹挟民意,编排当朝皇帝、首辅小故事的说法。

    还是头一次遇到当朝执政们写小作文,毁诽儒宗金身的事。

    这才是文人大精髓啊!

    朱翊钧随意摆了摆手:“虽然让何心隐借阅了一些县府志、奏疏、案卷,但说到底还是何心隐的个人行为。”

    个人行为,临时工而已,别乱说。

    饶是东宫旧臣,此时也被皇帝这没脸没皮的话弄得一时语塞。

    余有丁按下心中腹诽,沉静思索片刻,查漏补缺。

    长久的沉默后,余有丁才试探着开口:“陛下,何心隐在民间的声望,臣自是有所耳闻。”

    “不过……度田之事,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孔府这等千年圣人世家,盘踞中原,树大根深,负天下士人之大望,乃是当之无愧的‘节目’。”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