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王,就听你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刘备说完,瞥见不少人在若有所思,他的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如今益州刘季玉千里迢迢赶来请降,江东四郡的曹孟德也将长子曹昂送到了雒阳。

    并州匈奴部落的呼衍氏、须卜氏、兰氏、丘林氏,以及休屠诸王,包括单于呼厨泉皆被强召而来长安朝拜。

    随着张燕率黑山百姓,进逼太原、上党、雁门三郡,已让当地的太守与县令胆惊心颤。

    他们害怕的不是黑山军,而是黑山军后边如狼似虎的青州军,见此场景只能纷纷向雒阳请降。

    时至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八日,除了占据辽东周边数郡,又设坛祭天的公孙度,以及缺失刺史、州牧的交州,和雍州的敦煌、酒泉、张掖与张掖二属国等地,尚未向长安递来归降奏表外,连盘踞凉州各郡多年的马腾、韩遂两人,皆不敢在明面上不服从长安。

    除了天下边边角角,还游离于汉家行政文书外,处在自治之中,剩下的基本上已经平定。

    为了不让天下官吏把目光放在争权夺利上,只能借助士人心中最有威望的大儒,来证明在此之前,便有数百年之久的小冰河天灾泛滥不止,眼下将再度卷土重来。

    这样才能把众人心思拉成一根绳,才能调动民力去开垦南方,不然谁愿意背井离乡?

    只有面对接连不断的灾祸,从怀疑变成相信,为了子孙生计,才会主动迁移,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做出反应的便是黔首百姓。

    士族、豪族暂时还能扛得住,而百姓却不行,面对太平年,家中增添人口,耕种的土地又因天灾连连减少收成,还有寒冷的雪灾。

    在朝廷的准肯下,必然会渐渐往气温适宜的地方迁徙。

    当初分发的田地,再由朝廷收回,分给留下来的百姓,以多耕种田地的方法来维持收成。

    还有安抚胡人,对匈奴、鲜卑、乌桓、丁零、羌人编户齐民之事,也要同时进行。

    尤其做这种事情的时候,还要照顾汉人的情绪,除去胡人贵族,普通的牧民与汉人百姓一样,因天灾而失去土地的难民。

    只要这些人愿意汉化,认同汉家,处处效仿汉人,鄙夷蛮夷野蛮成性,那就可以接纳。

    一味欺压只会激起,越来越多对抗,让汉、胡之间更仇视。

    以上种种措施,只有在开国之初才能完成。

    凭仗的就是刘备独步天下,从未有过败阵,兵锋所指,无所不克,打得天下群雄丧胆,使士族、豪族彻底慑服,让大部分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敢反者立毙之威。

    豪族利益稍微受损,便想着举事叛乱,先想一想,能不能干过龙威虎振,风飙凛然,光震四海的汉家天子。

    倘若认为自己用兵,不逊色于孙吴白韩,或者如同汉初淮南王英布,特意选高祖病重时,避开锋芒,而起兵争位。

    只要能说服全宗族一齐头铁,不管何时皆有机会。

    刘备想到历史上的司马晋朝,那时面对天灾人祸,就有明智之士,担心日后胡人为祸。

    可司马氏谁有这样的魄力,还能用战功彪炳的威望,来推动此事?

    从曹魏手里抢过烂摊子,就开始醉生梦死,得过且过了。

    “大王,我等岂敢不齐心协力,为天下兴盛而出力乎?”

    平陵窦氏宗长没用多少时间,便和在场的宗族悄然统一了意见,既然汉王敢用两位老师的名义,信誓旦旦说出这样的祸事,那便极有可能是真的。

    毕竟汉王即将为帝,又中兴汉室,足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用不着亲自下场,拿虚假之势欺骗他们。

    作为继光武后,最强而有力的宗室,又应了金刀之谶,不管将来打算重开西域,还是传诏书令官吏与百姓向南开垦耕田,真要如此行事,大家也没辙。

    愿意装模作样拿到朝堂议一议,已然是给面子了。

    身为开国之君,手里又独握兵权,在军卒和黔首百姓之间威望极高,只要粮草与军械足备,随时能征召天下十数万的战兵和二十六万辅卒。

    这些皆是以军功封赏的久役之士,而且遍布关东。

    哪怕再来一次黄巾之乱,凭借征战多年的骄兵悍将,也可轻易剿灭。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