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63章 投稿香港纸媒(保底2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香港的左派报纸中,《大公报》和《文汇报》是双强格局,而《大公报》有一个子刊叫《新晚报》。

    早期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大公报》编辑,他们的作品《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就是发表在《新晚报》上的,于是《新晚报》一时洛阳纸贵。

    虽说现在金庸已经有了《明报》并且封笔,不过梁羽生前两年的《绝塞传烽录》依然是在《新晚报》上发表的,所以《新晚报》是一家有着武侠传统的报纸,而且发行量很高。

    老鬼从家里翻出一份去年的《新晚报》,指着上面的地址道:“就你了!”

    而隔壁楼里周惠敏正在给妈妈唱普通话版本的《乡恋》。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这是周惠敏根据魏明送来的简谱向音乐老师请教学成的。

    虽然跟李古一的原版不是完全一样,但还是挺好听的,音色很漂亮,还有种当年老魔都的味道,这可能也跟妈妈经常听魔都老歌有关。

    身为魔都人的母亲捧场地给她鼓掌,女儿平时就喜欢唱歌画画,她还是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这样也能少看会儿电视。

    而且将来阿敏会成为一个白领,肯定要有一些爱好和特长的,不能像自己一样只知道做工。

    周妈妈完成手上的针线活后对女儿道:“我已经跟钢琴老师说好了,从这个礼拜天开始你去她那边上课,每个礼拜上半天。”

    “谢谢妈妈,妈妈万岁!”

    抱着妈妈,周惠敏想的是,这么多天了,不知道阿明收到了自己的信没有。

    ~

    第二天,魏明先给西影厂的吴天明回了个电话。

    “魏作家,听说你不在燕京,下广州了?”

    “嗯,不过这会儿正在魔都,过几天就回去了,”魏明问,“吴导找我是为了改编的事吗?”

    “是的,”吴天明道,“我觉得《二牛》是一部很有改编潜力的作品,不知道魏作家你的态度。”

    魏明:“我看过吴导的作品,把《二牛》交给你我是很放心的。”

    吴天明松了口气,又道:“不过我希望魏作家你能亲自改编这个本子。”

    其实他不提,魏明也会这么要求的,这笔剧本稿费他也舍不得拱手让人啊,毕竟是准备买房的男人。

    “这个没问题,吴导你也可以说一下对剧本的具体要求。”

    之后两人又谈了几分钟,当魏明打完电话走出招待所,突然发现天上开始飘起雪花。

    三月中旬,魔都竟然开始下雪了,不过并不大,飘了几朵小雪花就停了。

    魏明突然想到龚樰名字的由来,她该不会是三月的生日吧?

    可惜自己没法直接联系她,只能回头写信询问了。

    随后魏明来到了上影厂,找谢进导演聊了聊,了解了一下《牧马人》的进度,并参观了在摄影棚内搭的景。

    不过对于谢导想拍《放羊班》这件事魏明没有松口。

    他的出现引起了上影厂不少演员的关注,起初还以为是演员呢,后来还是宋崇导演宣扬了一下:“是作家,魏明魏作家!我们在文代会上见过。”

    而且还有照片为证呢!

    包括张渝在内的几朵小花眼睛都亮了,大名鼎鼎的魏明竟然这么高大帅气呀!

    魏明这次来其实并不是特意来看谢导的,当然也不是看女明星的,而是想看一看上影厂保留的建国前的纪录片。

    除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也非常重要,而且更加具象化。

    虽然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在燕京拍的,不过华语电影的第一个繁荣期是在魔都,包括香港的邵氏最早也是从魔都起家的。

    很多建国前魔都电影人拍摄的影像资料最后都随上影厂的建立而被上影厂珍藏了起来,也包括很多纪录片。

    如果不是有谢进在上影厂的威望,哪怕魏明是个有些名气的作家估计都很难获得观看机会。

    得知魏明是为了写新作品,谢进自然是全力支持的,他们首先看了一批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