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六十二章 老朱的好朋友们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点。

    “这座宋代的跨江连海大桥,全长一千六百尺,东西两段,皆石墩石梁,唯独中段是浮桥组织。”

    “浮桥?”朱元璋不太懂,怎么又成修浮桥了,主要他没见过。

    “先民的智慧啊。”

    那汉子满脸的自豪。

    “宋朝正是小王爷所言,我们先民文化和技术最璀璨的年代,本身文明的灿烂,更有宋朝对古人的崇拜。”

    “宋朝甚至把先民中有名的科学家追封起来,可见宋朝之文明程度。”

    朱元璋有些懵。

    说得好好的,怎么又扯到大宋呢。

    他虽然说过要复宋制,可对宋的失败也是痛恨的。

    但是北平的人不同啊,北平的人不知道为何,提起先民都是一脸的自豪。

    不过这样也很好,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

    那汉子这才解释起来,为何这么惊叹。

    “那是韩江,与大海相连的,往来大船络绎不绝,如果修建了跨江大桥,岂不是阻断了船只。”

    “所以此大宋的跨江大桥,中间段修建为可以开合的浮桥。”

    “浮桥由十八只大木船组成,当大船抵达时,中间段的木船就可以解缆移动,让出河道以通航。”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就会说,其实就是近代西方提出的,所谓开合桥,合时通车,开时走船,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的桥梁修建观点。

    朱元璋第一次听到还有这种跨江大桥,忍不住啧啧称奇。

    “广济桥总共有二十一个大桥墩,立在江面下。”

    “还有就是大宋在福建泉州修建的洛阳桥,长三千六百尺的跨江大桥,光立在江面下的桥墩就有四十八座。”

    “竟然宋朝就能修建这么长的跨江大桥,我大明难道不如大宋?”听到第二座桥梁的长度,朱元璋不满的问道。

    汉子摇了摇头。

    “洛阳桥总长三千六百尺,而泉州洛阳江入海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建桥非常不易,更不提如此长度的石桥。”

    “如果在材料上没有突破的话,此桥虽然伟大,但还不足以支持铁道。”

    “难道修不成?”

    朱元璋急了。

    那汉子笑了起来,又开始了得意。

    “能修啊,现在我们有了钢筋水泥技术,在山中都修建了铁道桥,自然也能在江中修建。”

    朱元璋忍不住露出笑容,这汉子说话虽然有些大喘气,但还是比较靠谱的。

    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

    咱大明可不能比大宋差,不但要修建跨江大桥,还要把大宋的跨江大桥更长更高。

    朱元璋胜负欲起来了。

    对于应天府铁道工程集团的支持力度又加大了三分。

    ……

    北平。

    徐宁领着十几名管事和技术人员,带着成箱的报表,众人一脸的严肃。

    “应天府的跨江大桥目前还不能修。”

    朱高炽没有生气,平和的问起原因。

    “通过对水流,河床,汛期等勘探,还有组织了当地懂水文的工匠们,哪怕最合适的地段,也宽一万三千余尺。”

    “更不提修建的高度,会遇到的风浪等问题,强行修建此跨江大桥,只怕有很高的几率失败。”

    听完后,朱高炽理解众人说的问题。

    不过朱高炽还是忍不住的指责道:“当初要修建跨江大桥的是伱们,如今反对修建跨江大桥的又是你们。”

    “请小王爷责罚。”

    徐宁主动揽下责任。

    “我责罚你们做什么,我要的是你们用心负责,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抱着好大喜功的初衷,造成了如今两难的境地。”

    “其实不然。”

    另外一名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