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三十一章 让天下不在拥挤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正是朱高炽心中理想的田园规划。

    中国的人太多了,从古代起就很多,不多的平原地区,拥挤了无数的人。

    现在的实验田。

    一百亩,以一户七口人家。

    靠着各色的农机,每年可以耕种一百亩地,但是只需要耕种七十亩地。

    农户可以散养鸡鸭,以及耕牛和马匹。

    家家农户都有了马匹,那么农户的日常活动范围就会变长,活动范围变成了,人的见识也就增长了。

    有了马匹,他们可以经常去县城,可以进行许多的户外活动。

    在农闲的时候,他们上午忙完田里的活,下午就能去进行其他的事情。

    “去除自身吃喝,年收入还能在二十二两,倒是令人诧异,这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听到布政司墨麟的问话,实验田的官员,推出了身后的一名人,正是杨士奇。

    负责通州实验田的官员中,还有杨士奇。

    今年北上的不光是百姓、匠户,还有大量的士子,对于这些士子,北平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通过考核和培训,从基层做起,虽然对于三杨格外高看一眼,同样下放到基层。

    杨士奇加入通州实验田。

    杨溥去了教育部。

    杨荣去了军工联合办。

    朱高炽心里也很好奇,这位历史上的名臣,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是泯然于众,还是像历史上一样继续出彩呢。

    杨士奇大方的站在人们的目前,毫不扭捏的说道:“北平没有粮商,统一收购粮食和对外销售。”

    “今年制定的粮食收购价为一钱六分六厘每石,市场售价为五钱每石,更有实验田取消农税,粮种要留十分之一,化肥的价格是固定的,农机是一次性投入,但是几年后也需要更换,所以平摊入成本中,加上自身的口粮等,所以不难得出每户人家的年收入。”

    说到这里,杨士奇露出了担忧。

    实验田的模式,可以算出军户们的年收入,这笔收入不菲。

    但是普通的民户就不同了。

    他第二次见到小王爷,忍不住说道:“如果实验田模式推广开来,而小王爷的意思是,往军户中推行,恐怕大伤民户啊。”

    “未来十亩以下的民户,收入才不过五两银子,再加上各种去项,恐怕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

    杨士奇忧虑道:“这岂不是与小王爷所言,让全民加入工业化发展红利背道而驰?”

    朱高炽点了点头,杨士奇就是杨士奇,在官员们还在摸索实验田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隐患。

    以后不光是北平会统一收购粮食,统一对外售出,并且取消农业税,但是对于田亩少的民户,的确是享受不到工业化发展的福利。

    “随着工业化的反哺,农业产量节节升高,但是粮食价格却不会增加。”

    朱高炽给出了杨士奇答案。

    “提高民户的收入,要么加入工业,要么增加田地面积,如果想要靠二三十亩地追赶上工业化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绝对不能够的。”

    现实很残酷,可事实就是事实。

    美国农场主平均两千亩以上的耕地,人均收入为十二万以上美元一年。

    而美国中产家庭人均收入为七万美元。

    这就是现实。

    工业化商品的产量高,利润高,人均工资涨幅快。

    而农业收入水平想要追赶上,必须提高人均耕种面积,这即是自然道理。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人均十亩地可以满足人的肚子需求。

    但是在工业社会中,面对无数的商品而无法购买,只能过上填饱肚子的生活,就显得很贫瘠了。

    在工人们一年六七万,七八万的收入下。

    十几二十亩田的农民,年收入三万上下,显得很无力,只能通过农民工的方式,增加家庭收-->>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