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元璋的应对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办呢。

    老大老二先后离世。

    老三是个无用之辈,能稳住山西不让人心烦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期望。

    山西近些年不平静啊。

    隔三差五的灾害,导致山西生流民。

    幸亏有个北平,吸收了不少流民,否则朱元璋都还以山西会否发生乱民造反的事情而担忧。

    至于老五。

    对这个儿子朱元璋早就放弃,玩他的百草去吧。

    自己和妻子生的五个儿子。

    唯独老四朱棣成器。

    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有朱棣在,朱元璋既放心北疆,又放心国内。

    只可惜老四的儿子不省心。

    朱元璋越来越迷茫。

    他甚至有时候会做不出决定,这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哪怕最为难的时刻,他也心中如铁,从来不会迷茫。

    老四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乖顺的孩子。

    但老四的儿子不同。

    老四的儿子有野心,从高勉之案的时候,哪怕还没有定论,朱元璋已经觉察出了老四的儿子心中隐藏的野心。

    天下哪里有巧合至极的事。

    一件接一件,答案已经明了,根本不需要查。

    此时。

    应天府的天气已经寒冷。

    朱元璋的身上又开始痛了,从腰部,背部到颈部传来的阵阵疼痛和恶心,放在普通人身上早已痛不欲生。

    唯独朱元璋。

    面色如常,人们看不出他的心情。

    他不但继续坐在榻上,而且还在听取奏疏,按部就班的处理国事。

    大多数的国事有前例可循,有规章制度,朱元璋可以快速的做出批复。

    可有些事需要琢磨。

    甚至让人为难。

    “当初工部支持的那家蒸汽机工厂黄了,至今就没有开起新的一家吗?”朱元璋不满的问道。

    “回圣人,没有。”

    李道信脸上也纳闷不已。

    这件事虽然跟他不相干,但是他知道圣人留心,所以对这些事派了人盯着。

    “为什么?办家工厂就这么难?”

    “办工厂不难,但是北平的蒸汽机已经流入江淮地区,那边卖的蒸汽机价格很便宜,新开的工厂竞争不过,开一家关一家,也就没商人开了。”

    都说朱元璋打压商人,不懂经济。

    甚至清朝编制的明史,说大商人沈万三为朱元璋修城墙,朱元璋嫉妒沈万三之富,谋害了沈万三家族,把沈万三流放云南。

    可谎言终归是谎言,只要认真去调查,立马露出马脚。

    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十二年,更不提云南还要等洪武十四年才收复。

    清人根据民间传说来编造的此段记录。

    而民间传说还讲沈万三得道成仙去了呢。

    而且大名鼎鼎的开中法可是洪武朝制定的。

    这种商业手段之精明,源头起于宋朝,连宋朝都忽视了,没有引起重视,

    但是在明清两朝大放光彩。

    商人得利,边地得粮,地方得人口,各方获其利,正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真谋国之至计也。

    朱元璋对于经济之道是有一定认知的,但是达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

    所以朱元璋明白了应天府的蒸汽机工厂为什么失败。

    “而且最近有许多旧的蒸汽机流入各地,让蒸汽机的价格越发压了下来。”

    “许多商人采购蒸汽机,会优先去抢购旧的蒸汽机。”

    朱元璋忍着阵阵刺痛,苦思其中。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以及上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