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四十八章 力量的聚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打。

    七脚的耧车,他收集了许多的问题,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他这把年龄都不累。

    自己的徒弟们为什么累。

    老师傅要加班,他的徒弟们跟着加班。

    北平大剧院。

    男演唱家唱道:“造成了犁锄。”

    七妹:“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

    “送前方。”

    一次又一次的排练。

    他们唱的越发娴熟,细节上优化了又优化。

    乐师们不断的改进。

    在军工厂。

    军工联合办的管理人员们,驻扎在军工厂。

    虽然工厂的工人们都下班了,但是他们这里仍然灯火明亮,技术人员们画着图纸。

    他们商量新的流水生产线。

    “弓箭射不穿我们士兵身上的盔甲,可我们士兵发射的铅弹对方用什么也挡不住。”

    “小王爷的手榴弹装备给骑兵和步兵,靠近先放铳,在丢他娘的几颗手榴弹,我倒想看看哪支敌人挡得住。”

    有名军工联合办的管事笑道。

    他是卫所的将领,兼任军工联合办的管事身份,这种方式有利于将领对新式武器的了解,也有利于军工厂了解卫所的需求。

    “手榴弹用铁壳的威力大,但是如果有威力更大的火药,那效果则会更强。”

    工作人员们探讨方案。

    “哎嘿哎嘿,嘿呀。”

    工地上的口头歌呓语太有力了。

    七妹带着合唱团。

    在舞台上展现了出来。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

    “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

    外面的月亮爬上树梢,暗蓝的天空下,北平城里的灯火通明。

    一年比一年热闹。

    商人们补充了经济环节,有利保障了物资的流通。

    大街小巷的摊贩们,笑的合不拢口,好听话一句皆一句,买客们满意的很。

    一直到下半夜,北平城绝大部分集市熄火了。

    唯独北平贸易中心。

    这里仍然灯火通明。

    贸易中心是北平大宗贸易的集散地。

    这里的商品种类,早已超过了江淮地区。

    而江淮地区从宋朝以来,一直是世界最丰富的商品中心。

    在酒楼上。

    无数的商人们宴请,谈着新的生意与合作。

    几位朝鲜的使团人员。

    托朝鲜无底线的举动,每年数回的入京朝贡,往返皆经过北平,别人来都来了,又不好赶回去。

    虽然朱元璋多次下旨,要求朝鲜限制朝贡次数,可朝鲜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过朝鲜使团和日本使团不同。

    朝鲜使团很听话,对大明的规矩很尊崇。

    至于日本。

    日本使团来的可多了,各个都说自己是正统。

    到了后来,还会发生过两支日本使团在大明发生互相残杀的行为,让大明禁了日本使团。

    几名朝鲜使团的成员,热情的招待张薄。

    他们心里痒啊。

    想要投资张薄,跟着一起挣钱。

    北平的朝鲜人见怪不怪,人们早就习惯了。

    燕王府就有不少朝鲜送来的朝鲜女子。

    张薄来者不拒,与朝鲜使团的几名成员谈妥了诸多事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基本没有怎么动筷子。

    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