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低。
煤炭时期,国家有丰富的资源。
后来急速进入汽油时代,国家是缺少两种资源的,对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利。
所以后世对电能的发展,属于世界最关注的阶梯队伍中,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果真正进入了电能时代,那么相当于补上了短板。
石油和燃气,不再成为国家的七寸,也让别人失去了在最危机关头,捏住国家命门的凭仗。
李道信来了,带来了北平的密疏。
本来没有到时间,不过因为来自北平密疏中的内容,说北平出现了划时代的产物。
划时代三个字,经常出现在技术报上。看过技术报的李道信,也知道这个词的意味和重大。
每当技术报出现这三个字的时候,必然有新的变化。
朱元璋让李道信进来,让人念着。
听到朱高炽的五句话,朱元璋不知不觉间,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发现。
“这个孩子说话越来越喜欢打官腔,跟他老子也不像,不知道跟谁学的。”
朱元璋的话,吓了李道信一跳。
不类父可不是好话。
他下意识的望了眼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好像没有别的意思,看上去像是玩笑话。
“练子宁去了一趟北平,这是个有才的人,是做实事的人,他回来后,要在京城模仿北平工业推动。”
“朕也想看看,京城的工业化推动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只听北平变化的如何如何,终归没有亲眼看过,真很好奇啊。”
朱元璋忍不住坐了回去,身上的疲惫让他失去了精力,但是不妨碍他说话的兴致。
许多话他不能说。
特别是有别的人在的时候。
他的话代表了他的态度,所以他很严肃,在大事上惜字如金。
但是锦衣卫不同啊。
以前是蒋献。
可蒋献做了太多的事,蓝玉大案牵扯了太多的人,许多人不容蒋献啊。
所以蒋献还是死了。
现在轮到了李道信,这名新的锦衣卫指挥使,成为了朱元璋说话的对象。
李道信做事不如蒋献胆大,李道信也没有蒋献的极度恪守。
有时候,李道信还能陪着朱元璋说几句。
“相信练侍郎很快做出成绩,圣人就能看到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
“朕看啊,练子宁做不成,至少短时间内做不成,他啊,不如那孩子对工业的了然。”
朱元璋眼睛闭了闭。
那名老太监知朱元璋的身体,连忙轻轻靠过去,揉捏朱元璋的后背,减轻他的痛苦。
不一会,朱元璋打起精神。
无论多么辛苦,他从来不会露出软弱的一面,这是他从小经历磨难,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马皇后的去世,还是朱标的病逝,都没有让朱元璋改变自己的日常工作作息。
就像一个铁人。
“其实朕很奇怪,那孩子的天赋从哪里学的,难道真是天赋异禀,是名神童。”
大明是最喜欢神童的朝代。
什么三大神童,四大神童,六岁神童云云,终明一朝,神童的故事连绵不绝。
“看来是的,想不到咱老朱家也能出神童了。”
“恭喜圣人。”
李道信猜不到朱元璋心思。
随着练子宁从北平回来,此人印证了李学颜的话,认为北平是隐患。
这话当然没有对外说,不过那些人内部之间,已经有不少的人开始关注北平起来。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南方商人大量的北上,无数的资金涌入北平,再迟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