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四十七章 密探原来是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的身份,王府不会处置他,相反,如果败露的消息传出去,应天府那边才不会放过他。

    这个理由,朱高炽没有怀疑。

    因为这个道理站得住脚。

    低级文明心慕高级文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壬辰倭乱,日本入侵朝鲜,和大明军队作战,就有日本大将主动向联军反正。

    后金入侵辽东,后金高层将领,同样有人主动向大明反正。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的天性。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小王爷不信的准备。

    也想到了小王爷表面虽然信,但实际上不信,但他从小看朱高炽长大,从朱高炽脸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炽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断,难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为什么不信?”

    葛诚手脚无处安放,朱高炽则一脸的笑意。

    他选择的并不是相信葛诚的为人,而是选择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属于第一级,农耕文明属于第二级,而在农耕文明上发展出来的工业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级。

    农业社会的聪明人,向往工业社会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聪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就像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会自我改革,变成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辽和金国建立的时候,都主动发生了变革,甚至更早时期,只要进入内地的势力,都会发生改革自我的传统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来的统治者接受,而是因为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渔猎民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手段。

    犹如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许多人的承认,他明明已经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个改革完全更改了原来蒙古帝国的社会模式,比如摧毁农田恢复草场,以游牧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许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对说:种地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

    拿古代来说,凡是想种地的,润到农耕区的人已经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转化就是这么简单。

    古代草原人到了中原去种地,那么后代都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同样跑去草原放牧的汉人,最终也变成了草原人。

    葛诚一时无言,朱高炽也没有想好如何安置葛诚,两人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选择了先按部就班。

    说出了心中的秘密,葛诚松了口气。

    至于什么原因促成葛诚主动透露,朱高炽没有去猜,等葛诚哪天亲口告诉自己,那才是真正接纳此人的时候。

    铁道建设商会的名字中虽然有铁道二字,但是大商人都很聪明,知道目前投资什么回本是最有利的。

    准确的形容,应该叫做密云铁矿商会。

    但是许多人还在观望,银本和工人并没有到位,给出各种托词,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

    都在等待三府商谈铁道之事的结果,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才会亲自下场。

    燕王府出面的自然是金忠,秦王府那边,负责此事的是莫长史,也是拖延至今的关键人物。

    此人做事老派,胃口又大,图谋他成为主事人。

    至于晋王府,则比较配合,毕竟作为老三的晋王,从小做事风格已经形成,不像二哥秦王那么激进。

    所以莫长史的病逝,令事情发生了转机,不知道新的长史会是谁,又会采取什么态度。

    而秦王府新长史人选,要由在外的秦王指定-->>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