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章 撕开海禁的一道口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br>     因为别人吃亏,大明商人占便宜。

    别人的商品,大明不是必须的,自己也有;而大明的商品,别人是没有的,哪怕大明是农业国,可技术上碾压周边。

    这种巨大优势下,大明的商人常常以次充好,或者抬高价格,而别的商人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只是如今工业发展的情形下,卖出更多的商品,比高价卖出少的商品,要更加能稳固大明的技术优势,打消别人模仿的动力,也为大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既然小王爷都如此说了,掌柜的也就不再迟疑,带回去的消息,也让商人们没了顾忌。

    最后根据贸易中心管理处的统计,这一次朝鲜使团的采买量超过了以往,高达三万余两银子。

    如果每趟都能达到如此规模,一年七次下来就是二十余万两银子,虽然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可朱高炽有信心促成。

    朝鲜的百姓穷,可那只是百姓,庞大的两班阶级,同样是世袭制,富得流油。

    李氏朝鲜人口如今在数百万上下,可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李氏朝鲜的隐户,一般是在籍人口的两倍有余。

    大明其实也是如此。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大明人口巅峰在万历末期,结合众多说法,上下限在一点二五亿到两亿之间。

    而万历朝,统计的大明在籍人口为六千万,竟然与洪武朝的数字一样。

    后世学者的发现,在黄册人口中,发现了个人,竟然活了几百岁,可谓是神仙了。

    其余不论,朝鲜如此巨量的隐户,全部控制在两班阶级手中,只论两班阶级的消费力,朝鲜的市场也是块肉。

    等朝鲜使团走后,朱高炽才来到北平贸易中心,避免被官员抓住把柄。

    得到了朝鲜使团购买的统计,朱高炽指点道:“人家运输辛苦的很,你们应该帮别人解决麻烦。”

    北平贸易中心的管事,没听懂朱高炽的意思,露出茫然的眼神。

    朱高炽笑道:“海运比陆运省便,你们统计下朝鲜购买的货物,哪些是畅销品,直接运去朝鲜,岂不是两便。”

    “可朝廷的海禁在,如何敢愉悦呢。”

    “那就悄悄的嘛,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岂不是就不存在了。”朱高炽眨了眨眼。

    什么时候商人们这么保守了,官员这么勤快了?

    统计个人口都显麻烦,直接把以前的抄一遍,名字都不改,甚至抄都有抄错的。

    明朝的海禁,一直是个笑话,说起来是祖制,什么时候又严格执行了。

    嘴上喊着不要,走私的背后就是地方官员们的支持。

    一直到明末郑芝龙崛起,才打败了官员们推出来的白手套,终结了他们的那套百年模式。

    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妥协,取而代之的是诏安,开始了新的大海模式。

    不然没有内地的生产链供应,哪里来的海量商品去进行贸易,大海可不产商品和船只。

    “离开了这个门,咱刚才说的话咱可就忘记了,别说是咱说的,也别拿咱来当挡箭牌。”

    朱高炽交代了一句,然后离开了北平贸易中心。

    他只是表明态度。

    从北平购买商品拿去走私他不管。

    毕竟中华重工就是最大的工厂,走私的商品,至少一半还是来自中华重工。

    至于商人们通过大海走私违背海禁之策,只要王府不深抓,商人们还怕个什么。

    蒸汽机没有商人敢仿制,因为模式不同,需要生产基地和销路网,客户都是大客户,藏不住人,一抓一个准。

    而走私可就不一样了,本就具备隐藏性,百分之百的利润,不少的商人敢去做。

    许多聪明的商人,派人暗中前往金州,从金州船厂下单悄悄的买船只。

    运气不好遇到过一两次金州水师的船只,却从来没有人来检查商船,商人们心中越发有底了。

    朱高炽叫来了朱秀。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