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养饿阉狼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属于北平。

    但北平是塞地,属于军事重地,立国之初人口稀少,最开始的燕山六卫,绝大部分还是从徐达南方迁移过来的,可见当时的人口情况。

    北平诸卫至今都还需要内地供应物资,特别是远据大漠的开平诸卫,北平行都司诸卫,每年由应天府调拨粮食,布匹,兵甲无数。

    自己都无法自给自足,自然也就供应不起辽东。

    而辽东人口更少,只有军户,所以也就取消了布政司和按察司,只保留了都指挥使司,也就是辽东都司。

    更重要的是辽东诸卫需要内地供应,走陆运经过北平,距离太远,走海陆则不同,山东登莱到金州海运只需要一两日。

    因为这些个原因,辽东都司隶属于山东布政司,而不是山东都司。

    但山东布政司对辽东都司的影响并不如直接控制,毕竟涉及兵权,主要起后勤的作用。

    说完,金忠又沉吟了一番,继续说道:“此事可以尝试,但是能不能成功,恐怕无法保证。”

    想了想,句句揣摩,缓缓的甩了出来:“金州的供应全部来自山东,加上万一圣人同意了王爷的奏疏,山东一口气要多供应金州几千户军户,恐怕届时也很难受。”

    “所以金州要是能尽快做到自给自足,减轻山东的负担,恐怕布政司是乐意的。”

    “只是小王爷的名气,在北平好使,至于山东能不能信任小王爷,甚至对抗小王爷,人心难测啊。”

    “如果王爷的奏疏,获得了批复同意,山东布政使有七成的几率会答应小王爷,如果王爷的奏疏没获准,那山东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同意。”

    金忠的分析,令朱高炽清晰起来。

    难怪朱棣越来越喜欢金忠。

    从侍卫到长史,妥妥的人生赢家。人的名,树的影,金忠果然名不虚传。

    “一事不烦二主,此事咱就托付给你了。”朱高炽立马甩手说道。

    金忠苦着脸。

    王爷的事,小王爷的事,大小都是大事,并且不容易办,山东那边他没有熟人,两眼一抹黑,门路都摸不到。

    “姚广孝去了应天府两个月,按照惯例,估摸月内能回,王爷的奏疏,也差不多有了准话。”

    “到时我找姚广孝问问,他的关系广,看看他认不认得山东的关系,等准备完善了,再跑一趟山东,以免被拒绝。”

    朱高炽两手一拍,露出笑容。

    人才为什么是人才。

    为什么上位者一定要找人才。

    因为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一团未知的事务,分析出个一二五六出来,做成可行性的计划。

    说完了此事,金忠才有机会,把金州的事情告知。

    从金州回来,小王爷不在北平,而是去了诸卫,他前番去金州,不但要办王爷的事,还要办小王爷的事。

    例如如何利用倭寇。

    “倭寇中的确有汉人,是前朝余孽,学会了日本话,对辽东熟悉,所以成为了倭寇中地位不小的首领。”

    朱高炽没有震惊。

    这个年头出海当海盗,东方几个国家的国情和西方国家众多的局面不同,风险和利益不成正比,普通人是不愿意出海的。

    失败者才会出海。

    不光是日本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在宋朝灭亡,明朝建立,以及明朝灭亡几个时期,大量的汉人涌入东南亚,甚至朱元璋主动派汉人去海外。

    例如几年前,琉球王国入贡时,向大明提出请求,朱元璋同意。

    从福建派了十余户船匠去琉球王国,帮助琉球王国发展渔业,这十余户在琉球王国开枝散叶,从普通匠户成为琉球王国的座上宾。

    并且掌控了琉球王国的政治,担任的职位相当于国内的宰相。

    比如琉球王国最有名的郑迵家族,祖先就是朱元璋派去琉球王国的那批匠户。

    直到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清洗本土势力,这些明人也就退出了琉球王国的历史舞台。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