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卫所加入重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工,年收入为十五两银子,服役五年退伍为三等,入工厂为一级工十两银子。”

    会议场响起了掌声。

    不久,卫所和王府,以及中华重工的深度合作计划,传遍了北平高层,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王府本来就对各卫影响巨大,如今有了此事,王府在各卫说一不二。”

    有人立马看出了其中的威力。

    “王爷节制北平诸卫,是王府分内之事,我等外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中华重工这么挣钱?每年光工钱就要支出几十万两银子,应该向官府缴税吧?”

    有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官员和将领们,私下里纷纷议论此事。

    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无所谓,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军户乃国之大事,如何轻动,万一惹出祸事,谁能承担的起呢,不应该草率变动,应该经过朝廷。”

    “变了什么?什么制度都没变。”有人反驳。

    “各卫都支持此事,而且受到军户们的欢迎,理应是好事。”

    ……

    朱棣最近深居简出,北平行省声音不安宁,表面上他不在乎,实际上他也怕啊。

    此事说起来的确没有改变制度,可真的较真,也不是没有由头。

    未知是可怕的,当知道了未来,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不可怕。

    朱高炽神情平静,仿佛丝毫不在意外界的声音。

    朱元璋现在还真不离开几个年长的儿子们。

    那些名臣名将,无论该不该去除,总之已经祛除了大部分,而外部可不安宁。

    以前还有开国功勋带军打仗,以后几年的战事,领兵作战的就是藩王了。

    无论南北都是如此。

    别的不提,未来几年,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还得指望朱棣带兵北征,扫平叛乱的蒙古部落。

    不只是二十九年,西藩不稳,云南南部的外藩,在两边摇摆,目前虽然属于大明的国土,可后来还是脱离了大明。

    总之外部的局势,需要用兵的地方不少。

    现在朝廷无大将,朱元璋也不信任,因为他老了,朱棣怎么行事,那也是他儿子。

    只要姓朱,不像秦王行事无度,令朱元璋失望,就不会有问题。

    这是朱高炽结合姚广孝,金忠,以及自己知悉的历史得出的结论,并深信不疑。

    “根据这份规划,未来军队服役的士兵,年龄逐渐控制在十八岁到二十八岁。”

    前线的士兵,十八岁到二十八岁是最好的年龄。

    年纪小了不行,低于十八岁担不了事,高于二十八岁会成为兵油子。

    前几年是新兵,后几年是老兵,保持有经验的军官,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维持军队经久不衰之道。

    朱棣懂兵事,看得清其中的好处。

    就算没有这份计划,卫所每年惯例也会裁剪卫所中的老弱病残,以保持军队战斗力。

    “可是如果发生大的战事,缺少兵员怎么办?以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为限制,恐怕卫所会缺少兵力。”朱棣指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明初习惯了大兵团作战,动则十余万几十万大军出击。

    除了有丰富的兵力,也因为明初的经济环境,供应的起这等规模的军队。

    不过几十万大军并不是人人精兵,北平诸卫,也不是每个卫都是野战精兵。

    密云卫,燕山三卫战斗力要强悍些,然后就是边地的大宁等卫。

    “根据规定,退役的军户仍然是余丁,属于军籍,而且每日也会操练半个时辰,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征召入军。”

    “也就说是,中华重工的工人,随时可以凑成军队。”朱高炽笑道。

    比起一战二战中后期,把普通工人拉上战场,中华重工的模式更先进。

    中华重工是垄断行业,能提供优越-->>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