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八章 深耕细作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可他仍然不太理解小王爷在讲什么,他余光看了眼周围,丘福已经半闭眼睛。

    丘福用左手狠狠的掐了一把大腿,抵抗袭来的睡意,又一次打退了对方。

    可还未等他振奋精神,下一波睡意又袭来。

    朱能差点笑出声,连忙不再看他。

    他发现武官大多数和他一样是听不懂的,倒是工厂的管理者,不少人孜孜不倦的记录笔记。

    术有专攻,不得不佩服这些人。

    不知道文官们能不能听懂。

    朱能突然想到。

    那些技术官员,例如修建水渠的官员,应该能听得懂吧,朱能如此想到。

    “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所有的工厂,要更加细化内部的车间,提升生产工艺。”

    “研发司目前总计收到三十二份研发申请,获批的只有十二份,这是远远不够的。”

    “工匠要放开思想,大胆尝试,不要畏惧失败,研发司也要下调审核力度。”

    “今年的研发司,要达成百项通过批核的研发申请。”

    “研发司的工作,各厂各车间都必须配合,不得推诿,谁不配合研发司,谁就会被追责。”

    “每项研发成功的项目,工厂根据市场前景,以钱银买断的方式,而且会提升工匠的等级。”

    万三,小九,王本,李二四人脸上充满了忧虑。

    万三已经打定主意,回头要辞去研发司的职务,不再负责研发司。

    王本则顾虑成本问题。

    虽然小王爷要支持研发司,可他作为焦炭炼制厂的大匠头,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技术人员。

    眼光更高,对利弊也有清楚的认知。

    真正的要求,是既要出成果,又要保证利润,真的不顾市场,不顾利润,导致研发司负债累累,那也是不行的。

    工厂的运作,本身就离不开利润。

    小九想着最近收到的申请,有哪些是比较靠谱的,李二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技术思路。

    “咚咚咚。”

    会场外,钟声响起,每半个时辰会敲响一次。

    “休会一刻钟。”

    朱高炽没有耽误,直接宣布休会。

    在工厂的中央,修建了钟楼,敲响的声音,能传遍整个工厂,计时器则采用的宋朝水运仪象台。

    著名科技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了欧洲钟表与中国宋代水运仪象台后。

    曾在他的《中国天文钟》一文中断言。

    “中国天文钟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欧洲最早出现机械钟是十四世。

    水运仪象台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整座仪器高约十二米,宽约七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

    其中浑仪等为铜制。

    全台共分三隔。

    上层是一个露天的平台,设有浑仪一座,用龙柱支持,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

    浑仪上面覆盖有遮蔽日晒雨淋的木板屋顶,为了便于观测,屋顶可以随意开闭,构思比较巧妙。

    露台到仪象台的台基有七米多高。

    中层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里面放置浑象。

    天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机轮带动齿轮旋转,一昼夜转动一圈。

    下层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

    设有向南打开的大门,门里装置有五层木阁,木阁后面是机械传动系统。

    指针每到一刻,它们都有跳跃的动作,内部并有击铙的响声。

    指针在下层是圆环状的分划为一百等分,每等分就是古时的一刻钟。

    水运仪象台是十一世纪末我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