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74 放下心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庆祝啥?等收完了,再说!”

    “伱就抠吧,谁不知道上次拿回来的烟让你一个人给扣下了?”

    “啥叫扣下了?那是人家孩子的孝敬!”

    “孝敬?论起来我还是他表叔呢!”

    “杨老幺,你一边去,论辈分这哪有你说话的份。”

    “哎呦,你这开始不讲理了啊,大伙都听听,老杨头又开始耍无赖了啊!”

    周围一片哄笑。

    “得,就等你这句话了。”

    几个人又是一番打趣,杨太爷也不闹,多少年的交情了,一起风里火里躺过来,出生入死后还能留下的,谁不知道谁?

    谁又恼过谁?

    不过,看着面前的玉米,他的心里,再一次将杨小涛摆在心头上。

    “快点干!”

    “干完开饭!”

    哈哈~~~

    一周后,打谷场上,被阳光炙烤后的玉米,水分迅速流失,晒干的玉米变的橙黄。

    杨家庄的众人围绕在一起,在他们面前摆着一大堆玉米,然后人手一个开始揉搓起来。

    晒干的玉米颗粒变得硬实,在强力的作用下迅速脱离下来。

    没一会儿,众人的腿脚就速玉米淹没。

    如此干了三天,全村不少人手都磨破了,才将收获的玉米全部扒下来,趁着天气好,走在打谷场上晒了两天,这才开始装袋子上称。

    夜幕下来,杨家庄的众人兴致不减。

    杨大壮站在大队伍的院子里唯一的灯泡下,身前两个壮汉一个拿着胳膊粗的一人高木棍,一人拿着一杆木秤,手上的大铁砣子看着就沉。

    两人身前还有一个木框,上面用绳子拴牢。

    院子里外周围还有不少人,一个个都在等着。

    “太爷!”

    杨大壮看了眼一旁坐在桌前的杨太爷,手上拿着纸笔,已经做好准备。

    “好,大伙们,上称了!”

    随着杨大壮声音落下,旁边杨石头和一小伙子立马将一袋玉米抬进框里。

    顺便将绳子搭在木秤的铁钩子上。

    两个汉子也将木头插进钢圈里,然后上肩。

    “起!”

    随着两个汉子一声呐喊,木秤拉下木框抬起来,然后杨大壮在一旁拨拉着秤砣。

    在杠杆的作用下,木秤迅速平衡,三个呼吸下,木框放下,杨大壮只是看了眼秤上的铜星,脸上就露出笑容。

    “165斤4两!”

    “165!”

    吼~~~

    众人听闻,立刻喊了起来。

    一旁的杨太爷立马记下,只是在心里进行了去皮。

    手底下数字变成了160斤4两。

    即便如此,一旁看热闹的几个老人也是嘴里念叨着。

    “160啊,平常一袋子也就150多,这玉米粒子实诚啊!”

    “别说了,还有,还有。”

    另一边,又一袋子上称。

    “172斤1两!”

    “166斤8两!”

    ……

    一道道声音响起,整个大院里不断传来欢呼声,记录的杨太爷更是手臂颤抖,这些数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村子里命脉啊。

    大半夜过去,院里的响声依旧继续。

    抬秤的已经换了五波人,记录的换了别人。

    而在院子的一角,一大堆盛放玉米的袋子摞的老高,几乎和院墙持平。

    二在外面,热情不减的众人,依旧拎着玉米袋子,等着上称。

    第二天,清晨。

    当最后一袋玉米上完称-->>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