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诗词集的介绍:
“李清照,女,宋元丰七年生,父讳格非,世居齐州章丘明水现济南,母姓王,讳怡宁,卒于元丰八年,继母王氏,讳君兰。崇宁二年嫁史官楚祯,现居海城,号为易安居士。”
介绍得十分详细,居然还写出李清照生母继母的名讳,让人……震惊。
震惊于不知道这是真还是假!
不,不对。
“这肯定不对!”
有人驳回说:“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不是嫁什么史官楚祯!”
人们都赞同,说这个时空展览会简直乱七八糟!
李清照微微鼓了鼓嘴,没有去反驳,说了一句“各位请随意参观”,便离开了。
彦霖静连忙追上她,叽叽喳喳的和她聊着,李清照坚持自己是嫁给楚祯了,至于为什么,她没解释。
留下的赵老师,半晌才缓缓说道:“这……似乎是真的!”
“什么?真的?”有人诧异看来。
“她这些诗词,写得都很好,我挑不出什么毛病……还有李格非的文集,也很不简单……而且你们看,她上面写的是父讳格非。”
“……”
他们在围着李清照诗词集看,其他地方同样围了许多人。
“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宋代汝窑?!”
有人在宋朝展区惊呼起来。
一群收藏爱好者——主要是大爷们,正团团围着某电视台鉴宝行业的专家们,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去看。
在一个玻璃展柜内,放满了各色瓷器,一堆汝窑,一堆定窑,一堆唐贞观年白釉瓷器——被人无视了,还有一堆大顺朝瓷器——更加没人关注。
“这绝不可能是真的!”
一位年过六十的收藏爱好者气愤的大叫起来:“我家里有三件汝窑,没一件像这种的!”
众人为之侧目,家里三件汝窑?
“对对,刘文博你再仔细看看,这色泽就不对,包浆更不对了,你说这个是真的,我看旁边这个才是真的!”
那人手指旁边一个颜色黯淡一些的汝窑。
“您说对了,这就是汝窑茶杯——六百年后的汝窑。”
旁边一个气质淡雅、身着月牙白襦裙的美貌女子淡淡说道。
“咦?”
专家刘文博看向她:“你怎么知道是六百年后的汝窑?”
“因为这几个瓷器,是他从我庵里拿出来展览。”
众人为之侧目。
刘文博将信将疑,征得这女子允许后,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只汝窑茶杯,仔细端详。
众人围拢过来,那庵里来的女子闪躲到一旁,喊他们道:“别围得太近,小心撞到了!”
她也是为楚祯办的这场展览会操碎了心。
半晌,刘文博和几个专家交换完意见后,终于敢下定论:“这是新的汝窑!”
“新的汝窑?!”
数十人围在四周,听了专家发表的意见后,都懵了。
“对,新的,全新的!但它的确是汝窑!”
刘文博语气多了赞叹:“从用料到工艺,和真的汝窑完全没区别,简直是不可思议,他是从哪里找来高岭土的?”
“你又说错了。”
庵里来的女子纠正他的说法:“这就是汝窑,宋朝烧制,是真品,但不是古董!”
是真品。
但不是古董!
众人咀嚼她的话。
刘文博诧异指着展柜里的东西:“这些也都是唐朝、汉朝、明朝的瓷器?!用各个朝代的工艺、用料来复原?”
“不错!”
女子很肯定。
几个专家动容了,小心的捧起一个汉朝,确切说,是季汉建兴初年制造的宫廷青铜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