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章 第一次大考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意思是‘百姓能够被引导,去遵循那些本就合乎道理的必然准则。却不能让百姓明白,这些道理背后的深层原因。’

    朱熹还引用了程子‘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解释了‘使由、使知’两句,强调了民愚说,而批评了愚民说。

    学子往往会陷于这两种说法之间,虽然一定以朱子的民愚说开头,但写着写着就会滑向愚民说,从而与朱注相悖。

    但用苏录的申论写作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他先用‘题干拆解法’圈出题目的关键词,‘民、由之、知之’,明确必须围绕‘使民由之与知之的辩证关系’建立核心论点。

    思索片刻,苏录决定以正破兼明破来破这道题。

    他目前还没法将自己所思所想,直接用文言表达出来,只能先半文不白地打个草稿,于是破题曰:

    ‘民性有常,导之则归正途;明理实难,顺之乃得安治。’

    破题之后就顺理成章了,苏录又半文半白作承题曰:

    ‘夫民之日常,多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圣人以道导民,非不愿其知也,盖知之不易。使由之不使知之,反而更易教化成功。’

    接下来是起讲。苏录按照‘主题’加‘圣贤角度’,抛出总论点:

    ‘百姓遵循天性,不逾常规,实常理也。以政令刑罚约束,民可免罪却不会有羞耻心;以德礼规范引导,百姓才会懂得羞耻而能自我约束。此非导民正道乎?盖因明理实难,民智愚有别,圣人不以深理强求,惟以道引之。’

    至此‘冒子’部分结束。接下来便是八股论证部分,首先‘起股’,从‘是什么’切入——

    ‘行善福泽自生,行不善祸乱必起。故民之向善,如川赴壑,昼夜不息,故可导之以正道;

    在上者循其常则,使民不惑即可,不必求其尽知所以然。知其所以然之精义,非上智莫能洞悉,是不必强其知也。’

    然后是‘中股’,从‘为什么’深化——

    ‘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则偃。风过草动,非草识风,由风自然而行也;

    行之不著其迹,习之不察其故,终身循道而不知其理者,众也。众庶循道,非全然无知,但其所知,不必强言而自明。’

    接着是‘后股’,从‘怎么办’、‘需注意什么’拓展——

    ‘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尽知,然知者未必能行,行者未必尽知。导之使由之,践行自在其中;

    君子之道,用广而义隐。匹夫匹妇之愚,亦可与知,及其至处,虽圣人亦有不知。至道难知,故不必强民尽知也。’

    最后是‘束股’,结尾总结,回扣起讲——

    ‘由之者,循其自然之理;不知者,安其日用之常。

    圣人之治,大要如此,此古之治道要义也。’

    苏录写完快速重读一遍,感觉以申论而言已经可以拿高分了。但还没完,他又逐字逐句推敲,将半白半文的文字,改成符合八股要求的古言。

    完事才工工整整誊抄在试卷纸上。

    他刚写完最后一个字,院中便响起了云板声。

    苏录赶紧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待到斋长来收卷时,便双手呈上试卷。

    待到监考老师离开讲堂,学生们轰的一声,重新焕发了活力。

    有人在讨论各自是如何破的题,有人在推测能拿到多少分数。

    讨论下午去哪儿玩的也不乏其人。因为今天是旬休日,书院放假!

    其实是书院不做人,居然把考试放在休息日。害得住校生没法回家了,只能到镇上逛逛街散散心。

    李奇宇满脸喜色,飞快地收拾好书包,催促苏录道:“走走,我请你喝甜水记,据说他家又上新了!”

    “是,‘丹樱甜露’,那可齁贵。”苏录自然了如指掌,因为这款樱桃口味的饮品,同样是他指导配制,并亲自定价的……

    不过这些天,他一直忙着备考,都没去过甜水记,也不知道这款‘史上-->>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