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十章 第一课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我算狗屁官家子,但他已经算得上了,至少在太平镇上是这样。”李奇宇撇撇嘴道。

    不一会儿,马千里和两个同窗抱着大摞的书盒,跟张先生从外头进来,分发下去。

    苏录拿到手一看,是套蜀藩华阳版的《四书章句集注》,显然大哥那套也是一样的来路。

    “这套书是书院发给你们的,接下来三年只有这一套。损毁遗失的话,只能自己花钱再去藏书阁买了。”张先生嘱咐一句,便不再废话:

    “打开《大学章句》,上午还有点时间,可以给你们讲两段。”

    苏录赶忙从书盒中拿出那本崭新的《大学章句》,掀开第一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张砚秋讲得飞快,短短一个时辰功夫,就讲了蒙学中几天的量。

    这当然是学生们已经熟练背诵了,四书全文和章句集注的缘故。

    先生之所以还要逐句讲解经义,一来是担心各处蒙学塾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得五花八门,所以得统一一下版本,以书院教授的为准。

    二来,侧重点有所不同。蒙学要求学生‘字字能解、句句能通’,注重的是基础。

    书院则站位更高,张先生通过分析经书的‘圣人之言’,让学生掌握孔子训诫的口吻,和孟子辩论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时,学会把自己当成孔孟,避免以自身视角阐发议论。

    因为八股文自‘起讲’部分开始,就须‘入口气’了……即以孔孟程朱等先贤的口吻说话,便是所谓‘代圣人立言’。

    就拿这《大学》的第一句为例,便听张先生缓缓讲解道:“此句阐明我儒家‘三纲领’,非但提纲全文,更挈领《四书》。”

    “因此,这里‘入口气’的核心,就是抓住‘纲领、教化、庄重’三点,以‘圣贤立言’的高度,揭明‘大学之道’的本质,显儒家圣贤教诲,而非个人见解。使人明晓‘为何学’、‘学什么’——如此,方能贴合《大学》的圣贤口吻,做到‘口气即义理,义理即口气’。”

    只上了上午短短一节课,苏录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哥说,不读太平书院就考不中秀才了……

    此中的门门道道实在太多太深,没有明师指点,你一辈子也想不明白,更学不会。

    ~~

    上午时间所剩不多,张先生浅讲了两千字,院中便响起了下课的云板声。

    书院的规矩大于天,对老师也不例外,所以张先生须臾都没拖堂,马上把书一合,沉声道:“下课吧。”

    学生们便在马斋长的带领下,起身恭送先生:“有劳先生教诲!”

    “吃饭去吧。步履要从容,不得奔跑逾越。饮食勿争抢,用餐不得言语。”张先生却没有离开,而是吩咐道:“午休共六刻,不得昼寝,听到云板就要回讲堂坐好。”

    “是。”学生们只好按捺住飞奔抢饭的心情,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餐堂。

    半大小子们一上午都饿得饥肠辘辘,却还得像半身不遂一样徐徐而行,着实煎熬。

    苏录和苏淡就不用遭这份罪,因为食堂没他俩的饭……

    不过书院有规定,不能在学斋内饮食,所以两人拎着水壶干粮袋,准备在校园里找个地方用餐。

    却见张先生黑着一张脸,拎着戒尺走了过来……

    “先生。”两人心里发毛,赶忙行礼。

    张先生先对苏淡淡淡道:“你先去吃饭吧。”

    “是……”苏淡不知道苏录犯了什么事,他也不敢多问,只好先出去了。

    “请问先生,有何指教?”苏录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咋惹得先生饭都顾不上吃,也要先收拾自己。

    “我看你饭都不去餐堂吃,家里应该不宽裕吧?”张先生冷声问道。

    “是。我和我哥都读书,家里负担很重。”苏录点点头,老实答道。

    “那你上课还不好好听讲?!”张先生强压的怒气勃然而发,戒尺啪的一声拍在苏录的书桌上。

    “今天才开学第一天,你就敢这样?往后还能干出什么来,我都不敢想!明明已经是最后一名了,还这样荒唐懈怠。不如赶紧退学,给你家里减轻点负担是正办!”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