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零九章 奉先夜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眠于那片富饶的土地,只是.....自己何时才能再去一次她的坟前祭祀,这一生,他还能有机会吗?

        他心中酸楚,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对那片曾让他撒过鲜血和汗水的土地的一种思念,对所有逝去的人,一个个曾经活生生在他生命中出现过恋人、战友、子民甚至敌人的怀念,李庆安心中悲情难以自抑,这一刻他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

        两天后,十万大军抵达了长安明德门,明德门外,三百余名重臣在政事堂七名相国张筠、崔宁、裴旻、颜真卿、王缙、刘晏、郭子仪的率领下,一起到城外迎接大唐皇帝李庆安的归来。

        十万唐军已经在重新列队,浩浩荡荡,延绵十里,三千虎贲卫精兵列队于队伍的最前面,李庆安身着安西军明光黑甲,头戴金盔,手握百战横刀。

        他催马缓缓来到百官面前,三百余名重臣跪下了,用一种最虔诚的姿态迎接大唐皇帝的归来。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用一种柔和的语气,对百官们微微笑道:“各位爱卿平身!”

        说完这句话,连李庆安自己都觉得这不是他说的话,他有一种做梦般的感觉,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眼前的情形又是真真实实,不是做梦。

        “谢皇帝陛下!”众大臣起身,李庆安的归来让所有人都喜悦万分,从今天开始,大唐将进入一个雄主明臣的时代。

        李庆安对众人缓缓高声道:“蒙各位大臣厚爱,奉庆安为主,今天,在明德门前,我与大家约法三章,自我开始,大唐朝廷不用内宦为官、朝廷内外不以言获罪、不使用廷罚,罪与否,以唐律论处。”

        众大臣顿时欢声四起,李庆安这三条一直是他们心中大患,宦官自古就是朝臣的对头,历朝历代,宦官祸国时时可闻,本朝自玄宗李隆基开始,便开了恶劣的先例,高力士、袁思艺、鱼朝恩、李辅国等等宦官先后掌握大权,李庆安下令严禁宦官为官,这怎能不让他们欢欣鼓舞。

        还有不以言获罪、不当廷处罚,也是大臣们所期盼,这样一来,必然有言官诤诤,有大臣敢谏敢说,此约法三章,将是大唐中兴的基础。

        大臣们齐声高喊:“陛下圣明!”

        一阵马蹄声,几名宦官骑马奔至,他带来了大唐皇帝的信物,大臣们纷纷让开一条路,三名宦官捧着金盘走上前,金盘中铺着锦缎,第一只金盘内是一柄开国之剑,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佩剑,为大唐历代皇帝所佩戴,被李亨带去了成都,唐军从南明宫内缴获。

        宦官走上前,双膝跪下,将金盘高高举起,“这是太后命奴才们送来,请圣上收下。”

        亲兵将金盘呈上,李庆安拾起剑,只见剑身古朴,剑鞘上刻着,‘受命于天,持剑开国’八个大字,他点点头,将剑配在身上,又向第二只金盘望去,金盘内是皇帝的朱笔和玉玺,但不是国玺,国玺是在符宝郎手中,皇帝无权加盖国玺,这只是私人印章,批阅奏折时所用。

        第三只金盘是一身赤黄色龙袍冠冕,他笑了笑,命心腹将所有物品收下,这时张筠上前禀报:“请陛下入宫习礼准备,明日卯时三刻,将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接受百官朝贺。”

        “好,传我命令,大军入城!”

        李庆安一声令下,十万唐军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入城仪式,此时长安已是满城空巷,近百万长安民众齐聚朱雀大街,热烈欢迎唐军凯旋入城,更是热烈欢迎他们新的大唐皇帝陛下,十五万关中驻军在朱雀大街两旁列队维持着秩序。

        李庆安已经登上了鸱锍玉辂,这是皇帝御用马车,用美玉装饰车身,由八十一匹矫健的御马所拉拽,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虡文鸟兽,黄屋左纛,尽显皇家威严,五百名最精锐的虎贲亲卫骑兵执盾槊护卫左右,防卫异常严密,又有三千虎贲卫骑兵手执旌旗,护卫在最外一层。

        当大唐新帝的鸱锍玉辂从明德门内出现时,整个长安城内顿时爆发出了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随着唐军骑兵浩浩荡荡进城,热烈的气氛被推到了高潮,“大唐军人万岁!”

        无数的大唐民众欢呼雀跃,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他们敲锣打鼓,挥舞着用锦缎做成的旗帜,“唐军万岁!”

        这种无上的荣耀让每一个唐军士兵都激-->>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