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镇上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有什么特产?”
“我去过几次,好玩倒没有,特产嘛!女山虾饼很有名,其实我觉得也一般,姑娘不用在那里停留,咱们直接过去,早一点到临淮县。”
“好的!”
车夫甩起马鞭,加快了速度,很快便进了女山镇,这是一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大镇,镇子很破烂,镇上家家户户都靠捕鱼捕虾为生,整个镇子弥漫着一股鱼虾的腥味。
马车刚到小镇街上便发现了异常,小镇大街上跪满了民众,足有四五百人,围住一辆马车哀求,马车四周有十几名衙役,估计车里坐着一个当官的。
几名老者拿着一张状纸跪在车前大喊:“县令大老爷,鱼税不能再加了,再加,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这件事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要请示太守,你们把路让开,不要聚众闹事了。”
明珠听得很清楚,她心中十分奇怪,问车夫道:“大叔,什么叫鱼税?”
“鱼税就是捕鱼要交的税,一年两次,原本是十税一,听说要加到十税三,大家都受不了。”
“打渔还要缴税?不是交田税和户税就可以了吗?”
“田税是田税,户税是户税,那些都是要交的,但鱼税是另外,按大鱼十文,小鱼五文来算,以前捕一条大鱼,交一文钱,现在捕一条大鱼要交三文钱了,实际上一条大鱼最多也只卖到六文钱,真是作孽啊!”
“天底下还有这种事情!”
明珠有些忿忿不平了,她又问道:“那大叔赶马车要交马车税吗?”
“不交马车税,但有过路费,进城的时候就要交,我这辆马车二十文,不管有没有客人。”
“这帮狗官,我要去告他们。”
这时,县令已经走了,乡民们无可奈何,各自回家了,一群群人从明珠马车前经过,明珠叫住了那个拿状纸的老者。
“老丈,把你的状纸给我,我替你们去告状。”
众人都快绝望了,听明珠这样说,纷纷围上来,“姑娘,你认识我们太守吗?”
旁边的车夫笑道:“你们真没见识,这位姑娘是从京城来的,一个小小的太守算什么?”
明珠也高声道:“你们放心吧!我会告诉我大哥或者姐夫,他们都是高官,可以砍掉这帮贪官的脑袋,你们把状纸给我。”
众人七嘴八舌,虽然这姑娘看起来很年轻,但她气度不凡,明显不是普通人,口音也是京城人,与其他们束手无策,不如试一试!
老者便将盖满了红手印的请愿书递给她,“姑娘,就拜托你了。”
明珠接过状纸叠好,小心翼翼收好了,“放心吧!很快就会有消息。”
马车启动了,众人望着她走远了,心中都充满了担忧,也不知道这个姑娘是否真的可靠。
.........
李庆安的船队离开陈留郡,又走了七八日,便到了泗州临淮县,从这里渡淮河后,便进入江淮地界了,这时,南唐覆灭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李庆安的手中,尽管在他意料之中,但这个消息带来的巨大喜悦还是使他激动万分,他立刻将这个消息传遍了护卫他南下的三千虎贲卫,顿时汴河内外一片欢腾,士兵们都忍不住将头盔高高抛向天空。
“万岁!上将军万岁!”
欢呼声传遍四野,李庆安当即下令,三军开进临淮县,包下县中全部酒肆,三军欢庆胜利。
消息不胫而走,临淮县也沸腾了,南唐覆灭意味着大唐的统一,意味着不会再有战争,百姓们奔上大街,敲打着锣鼓铁锅,载歌载舞,欢庆战争结束,欢迎李庆安的军队入城。
临淮城内,数万民众夹道欢迎唐军入城,就仿佛他们是一支凯旋的军队,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南唐战役的最高决策者就在队伍之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需要一种仪式来抒发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军队入城无疑就是最好的仪式。
“万岁!唐军万岁!”欢呼声响彻全城。
人群扶老携幼,妇人抱着孩子,少女们身着艳丽的长裙,一群群孩童跟着骑兵奔跑,许多骑兵将孩童们抱上战马,引来一片掌声。
李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