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上党战役 (十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r>
        燕军大营的吊桥缓缓放下了,营门大开,一队队骑兵和步兵交错而出,无穷无尽,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八万大军才全部出尽,这也是奚人和契丹人的作战风格,做事不留余地,倾巢压上,要么一战击溃对方,要么一百涂地。

        燕军大营距离唐军营地有十里之遥,但燕军只出营三里便停住了步伐,李归仁的八万大军共分四个方阵,每个方阵约两万人,其中两个骑兵方阵,一个步兵方阵,还有一个步骑混合方阵。

        两个骑兵方阵由大将阿史那从礼和蔡希德的副将张忠志统帅,步兵方阵由大将安太清统帅。

        而步骑混合方阵作为后军,由李归仁亲自率领,但他右脚有疾,仅能勉强坐在马上,无法率领大军冲锋陷阵,因此具体指挥这两万混合军,便由大将牛庭介负责。

        这支军队中几乎聚集了安禄山手下所有的猛将,李归仁、张忠志、阿史那从礼、安太清、牛庭介,这些大将尽管大多是胡将,但军阵兵法并不弱,第一阵要出战的,便是胡将张忠志,张忠志后来改名为李宝臣,历史上是河北三镇中成德镇的主帅,但现在他是蔡希德的副将,蔡希德被杀后,他投靠了李归仁。

        张忠志约三十七八岁,从十五岁从军,至今已经超过二十年,他也是奚人,被范阳军大将张锁收为义子,故改名为张忠志,得他义父的教授,他兵法纯熟,尤其擅长步兵排阵。

        第一战李归仁之所以让他上,李归仁就是想以阵法胜唐军。

        八万燕军已经布下阵势,无边无沿,杀气冲天,每个士兵都憋足了劲,就等一战击败唐军,然后他们将劫掠河东,李归仁给他们承诺,打完这一仗,他们就可以大肆劫掠回家,享受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他们摩拳擦掌,就等唐军出战了。

        李归仁坐立在马上,他冷冷地望着七里外的唐军大营,尽管他脸色冷峻,但依然掩饰不住他眼中的担忧。

        虽然李庆安答应他今天作战,但昨晚是伴随着他的刺杀,李庆安还会守承诺吗?

        李归仁也知道汉人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策略,难道李庆安也才使用这种策略吗?

        胡人作战,全靠一股士气,若士气受挫,兵器不如汉军犀利,盔甲不如汉军皮实,训练不如汉军精湛,此战难取胜局。

        李归仁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大举进攻,他担心唐军弓弩强劲,自己会死伤惨重,可如果撤军回营,这对他的士气又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说不定昨晚蔡希德被杀事件就会发酵。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太阳渐渐变得炙热起来,热度混合着空气中的湿气,感觉又闷又热,异常难受。

        时间已经一个半时辰过去了,不少士兵都显露出了烦躁之态,让他们站在烈日下暴晒,这算什么呢?开始是窃窃私语,紧接着开始有人破口大骂了,不时拌杂着军官们的怒斥声,显然这是军心开始浮动的先兆。

        不仅李归仁暗暗着急,其他高级军官也有点沉不住气了,大将阿史那从礼策马上前道:“将军,不如先攻打一阵敌营,无论输赢,皆可提振士气,总比在这里干耗要好!”

        旁边的牛介庭也劝道:“将军,让士兵们活动活动也好,少派一点兵,制造点声势,虚攻虚打,这样损失也不大,关键是让大家有个盼头。”

        李归仁最终点了点头,“好吧!那就打一仗。”

        他目光投向身旁的牛介庭,缓缓道:“牛将军,就由你来带队吧!从混合军中抽步卒五千,进攻唐营!”

        “遵令!”

        牛介庭调头而去,片刻,燕军大营中鼓声大作,轰隆隆的鼓声震天动地,五千燕军步卒分成五队,从三个方向向唐军大营猛扑而去.....

        唐军大营中一夜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四丈高的活动指挥塔,外形就俨如一座超级巢车,矗立在连绵的唐军营中,俨如一尊庞然巨怪,和燕军大营背后的罗宋峰堪有一比,也能看到数十里外的平原。

        指挥塔安装有巨大的木轮,需三千人推动方能缓缓而行,其中顶部的平台上可以容纳百人,但现在只有二十余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站着一名旗手,用旗语来指挥军队的行动。

        此刻李庆安就坐在指挥塔上,今天天公作美,天气晴朗,白云蓝天,视野格外开阔,使他能清晰地看到燕军的情况,他甚至是俯视燕军的排兵布阵,连后军的李归仁,他都能隐约看见了。

        在李庆安身后坐着幕僚韦青平,他掌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