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虚晃一枪,目的是为了试探朝廷对阿布思部的看法,那就是建议突厥阿布思部迁移到幽州,我知道朝廷肯定不会答应,可关键是我想看朝廷对阿布思部的重视程度,试探朝廷的底线,然后再有针对地做出第三步棋的有效部署,可惜啊!安禄山听不到我的第三步计划了。”
李庆安轻轻点了点头,果然名不虚传,是阴谋策划的行家里手,安禄山竟为了不得罪杨家抛弃了这个大才,当真是愚蠢之极,这也是老天眷顾自己了。
当下,他取出昨天王珙给自己的奏折递给严庄道:“今天,我想和严先生商量一件事,这是昨晚王珙连夜派人给我送来的。”
严庄接过奏折看了看,是益州长史崔圆弹劾益州太守韦涣的奏折,他也愣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崔韦两家不是世代交好吗?怎么会为这点小事而撕破脸皮,难道、难道是和杨钊有关?”
李庆安听他一言便刺中的实质,不由暗暗赞叹,便笑道:“先生一言便猜中,这确实是有杨钊有关,不仅是和杨钊有关,而且是和太子及李林甫都有关,是一场李林甫压上了身家性命的赌注。
他便简单地把李林甫鹤蚌相争的策略说了一遍,严庄愣愣地看着李庆安,他不是感慨李林甫的老谋深算,而且李庆安竟然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了自己。
半晌,他小声问道:“使君真的信任严庄?”
李庆安微微点了点头笑道:“我李庆安从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我已经决定收下你,那从此,你就是我的幕僚,这些重大的事情,我自然要和你商量。”
严庄沉默了,他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李庆安对他的信任,而且是一种对他的尊重,一种胸怀万里的气魄,他不由想到了安禄山的一巴掌,那一巴掌下,他是一条狗,而在李庆安帐下,他却是一个人,他克制住了内心的感动,缓缓道:“使君,我的意见是跟李林甫合作。”
李庆安轻轻叹了口气,道:“我也想过,可我担心进门容易出门难,一旦上了他的贼船,再想下来就不容易了。”
严庄笑道:“如果使君是相国党人,是有这个担忧,但使君却是太子党人,相反,只要使君手段巧妙,太子会更看重于你,只要注意不要有什么把柄落在李林甫手中,那他拿你也无可奈何,所以我说是合作,而不是效劳,二字之差,意思却相差千里,合作是要使君也要得到好处,双方在这场博弈中各取所需。”
“那先生说,我在这场局中能拿什么好处呢?”
“李林甫是相国,他几乎掌握着大唐所有的资源,使君认为自己坐镇北庭后,最想要什么呢?粮食还是军器?”
李庆安摸着下巴笑了,他已经想到了他最需要什么,既不是粮食,也不是军器。
中午时分,兴庆宫传来了一件大事,御史台正式向李隆基上书,御史台将严查益州太守韦涣用人唯亲一案,李隆基当即批了组成小三堂会审的回复:‘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御史台立即转出文牒,通知刑部、大理寺,以及在家休息的从三品以上的重臣,这件事便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便传遍了长安城。
当天下午,由御史台侍御史韩远、大理寺司直张瑾、刑部郎中陈玉之组成小三堂,开始正式会审此案,三人调阅了韦明在吏部的考察留存记录,并亲往韦府,和韦涣谈话。
这时,韦家得到一个消息,户部右侍郎崔翘中午时分拜访了杨钊,杨钊家开大门迎接崔翘到来,这意味着崔杨已经公开结盟了。
崔府密室里,韦家三巨头,韦涣、韦滔、韦见素正在紧急磋商对策,韦涣表情凝重,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万万没有想到,不过是个从七品的芝麻小官,竟被炒得如此之大,甚至还惊动了圣上,成立三堂会审,这明显就是针对韦家而来,搞不好,这会演变成第二个‘韦坚案’。
“大哥,棣王那边还是不肯出面吗?”
韦滔叹了口气道:“我刚才又找过他了,态度和中午时一样,他说会尽力而为,可我看得出,他不想过问此事。”
韦涣的眉头皱成一团,连棣王都看出这件事的严重性而不愿过问,难道他韦涣的仕途真的就此终结吗?
他韦涣被罢免也不足为惜,可是韦家刚刚开始的复兴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从而一蹶不振。
“实在不行,我就主动辞去太守之位,他们不就是想这样吗?”
“不行!”韦见素当即反对道:“如果在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